春去多时,秋来未半,眼中花树轻轻换。窥帘明月自依依,当楼不见伊人面。
醉醒都劳,思量更倦,今宵梦近天涯远。遥知立尽几黄昏,西风又到闲庭院。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词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深刻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结合赏析:
- “春去多时,秋来未半”:描述了春天过去了很久,秋天还没有过半,意味着时光流逝,季节变迁。
- “眼中花树轻轻换”:描绘了眼前景色的变化,花朵树木轻轻更换,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带来的变化。
- “窥帘明月自依依”:透过窗帘看到明月,它静静地挂在窗前,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感觉。
- “当楼不见伊人面”:在高楼之上看不到心爱的人的身影,表达了一种相思的痛苦和无奈。
- “醉醒都劳,思量更倦”:无论是醉酒还是清醒,都是徒劳的,思考也让人感到疲倦,反映了内心的纠结和无力感。
- “今宵梦近天涯远”:今晚的梦境似乎飘向遥远的天涯,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
- “遥知立尽几黄昏,西风又到闲庭院”:从远处知道已经立到了黄昏时分,西风又吹到了闲静的庭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慨。
通过这首词,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能体会到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即使在被南宋朝廷召回后,仍积极推行抗金策略,这种坚定的立场和爱国精神贯穿于他的诗词创作中。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不仅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词,更是辛弃疾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及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