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粉犹酣,莺声渐老。碧云望断鱼书杳。连宵有梦踏莎行,柔魂绿遍池塘草。
伫月林深,题钩石巧。堕红糁径无人扫。归来倦倚茜纱窗,博山香炉馀烟袅。
【注释】
蝶粉犹酣,莺声渐老:蝶粉指花瓣,莺声指鸟叫声。
碧云望断鱼书杳:碧云,形容暮春景色。鱼书,指书信。杳,无影迹。
连宵有梦踏莎行,柔魂绿遍池塘草:连续几个晚上做着同样的梦,梦见自己漫步在池塘边。”柔魂”,指梦中的自己。
伫月林深,题钩石巧:伫月,指倚着月光。
堕红糁径无人扫:落花被踩成粉,没有人去打扫。
归来倦倚茜纱窗,博山香炉馀烟袅:回到家中,疲倦地倚靠在茜纱窗旁,闻着博山炉的余烟缭绕。
【赏析】
《踏莎行·暮春》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在春天思念丈夫之情,下片写女子在夜晚独处的情景,表现了词人对爱情忠贞不渝,渴望爱情的美好愿望。
上片写女子在春天思念远别的丈夫。“蝶粉犹酣,莺声渐老”两句,写女子看到蝴蝶的花粉依然鲜艳,黄莺也还唱得欢。这两句看似闲笔,却为下句“望断”“杳”作铺垫。“碧云望断鱼书杳”,意思是说女子痴痴地望着天边的白云,希望远方的丈夫来信。可是,“鱼书”始终没有送到她的手中。一个“望断”,把女子盼望之切、思念之深表现得淋漓尽致。“连宵有梦踏莎行”,这一句承上文“望断”而来,写她一连几个夜里都在做一个同前两句相同的梦,梦到自己漫步在池塘边。“柔魂绿遍池塘草”,写梦中的她,仿佛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柔魂,飘荡在池塘边。“绿遍”二字,写出了她那如丝如缕的柔情已渗透到池塘的每一寸土地上。“柔魂绿遍池塘草”一句,既是对梦境的描绘,也是对自己相思之情的形象化概括。
下片写女子在夜晚独自倚窗而坐的情景。“伫月林深”,是说她在月色朦胧之中,静静地倚在深深的树林里(伫,久立)。这两句既点时令,又点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幽僻寂静的环境。“题钩石巧”,是说女子在倚着月亮的时候,在岩石上题诗留念。“钩”字,既表明了题诗的方式,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苦楚和寂寞。“堕红糁径无人扫”,是说地上落花铺满小路,却没有人来打扫。这句描写了女子的孤独寂寞。“归来倦倚茜纱窗”,是她回到自己的卧室。这一句既交代了她的住处,同时又表明了她此刻的心情——疲惫。
“博山香炉馀烟袅”,是说她点燃了香炉中的香,那袅袅的烟雾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回旋上升。“博山香炉”,是一种铜质的香炉,形状像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博山所持。“馀烟袅”,是说香烟袅袅地升上天空。“馀烟袅”三字将一种凄清的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
整首词以景衬情,通过一系列景物的变化来表现女子在春天思念丈夫之情,语言优美含蓄,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