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琅玕深处,牵翠袖,堕明珰。早衰柳沉云,枯荷洗露,寒到银塘。鸳鸯绿波梦稳,怕分飞、冷了白萍乡。贪向湘阑凭处,钟声催送斜阳。
思量。往事最难忘,水阁记传觞。惜花颊殷红,山眉绀碧,艳衬霞裳。流光又惊瞥眼,蓦西风、吹遍井梧霜。惆怅鸿来燕去,教人阅尽炎凉。
【注释】
①琅玕:一种树木。
②翠袖:绿玉制成的衣袖。
③珰(dāng):玉制的耳环。
④湘阑:指湖南岳阳楼。
⑤传觞:举杯互敬,代指聚会。
⑥霞裳:彩霞所染的衣服。
⑦水阁(ɡé):水中的楼台。
⑧记:记得,这里指曾经。
【译文】
在花木环绕的深处,我拉着你的翠袖,摘下你耳上的明珠。早春时节,柳絮飘荡着像云一样,荷叶上露珠晶莹如玉,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冷意袭人。鸳鸯戏水,碧波荡漾,梦中安稳。怕的是分离时,那冰冷的水波会冻僵白萍乡里的人。我留恋着靠湘江栏杆之处,钟声催送着斜阳渐落。
想当年往事令人难忘,曾经有水边的亭子,大家在那里把酒传觞。惋惜那时的花颊红润可爱,山眉青黑如黛,艳丽地衬托着彩霞般的衣裙。流光容易把人惊走,忽然西风吹来,把井边梧桐吹得霜华满树,凄凉惆怅。鸿雁南飞去,燕子也远行了,教我如何不感叹世事变迁,冷暖无常?
【赏析】
《木兰花慢·席上有诵虞美人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在宴会上听歌的故事,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
上片写席上女伴听歌的情景。“绕”,围绕;“牵”,拉。从字面看,似乎只是写女子听歌的举止,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变化。
起三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柳沉云”、“荷洗露”都是极富动态感的意象,写出了初夏时节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听歌者的心情。接着又以一“寒”字点出了季节特征,进一步渲染了气氛。“鸳鸯”、“白萍乡”都是典故,鸳鸯本是恩爱的鸟兽,而这里却用来比喻夫妻分离的痛苦;白萍乡则是指湘江之滨,也是词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这些典故的运用都体现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怀念。
过片三句则是对女伴听歌时神态的描写:“贪向”、“怕分”两个词语都表现出了女伴对听歌的渴望和担忧之情。最后两句则将话题引到了自己的身上:“水阁记传觞”,指的是在宴会上曾有一次大家一起举杯饮酒的欢乐场面;“惜花”、“山眉绀碧”则分别描绘了女伴的美丽容颜和她的眉毛颜色。这里的“记”字也暗含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下片则转入对时间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中。首句“思量”二字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又是引出下文的原因。接着三句则是对这种感慨的具体表现:昔日的美好时光已经成为了难以追忆的往事,而现在只能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来感受那些曾经的快乐。然后又进一步指出,那些快乐的时光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片凄凉和无奈。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惆怅鸿来燕去”,意思是感叹时间如同鸿雁和燕子般匆匆而过,让人无法把握和留恋。
整首词通过对一个女子在宴会上听歌的场景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抒发了词人的悲愤与无奈之情。同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温馨而又充满哀愁的夜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