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逐龙舟,甚枝头、海榴花蕊,重开如簇。绣户佳人擎彩线,艾索垂垂金屋。再一度、兰汤早浴。新样钗符双鬓满,听溪头、十里笙歌续。解菰黍,连昌歜。
灵均休向欧回哭。喜今年、五丝楝叶,两番风俗。料想骚魂千载下,波底不愁枵腹。何须怨、龙潭蛟谷。只有蟾蜍和蝎虎,恨羲和、置闰心何毒。两月里,偏相捉。
贺新郎(作者:辛弃疾)
【注释】:1. 逐龙舟:指端午节赛舟。2. 甚:很。3. 枝头、海榴花蕊:指端午节时的花朵,如榴花等。4. 绣户佳人:指女子。5. 擎彩线:用彩线扎成花状。6. 艾索:一种草,用于制作香囊或装饰。7. 金屋:黄金屋,富贵之家。8. 兰汤早浴:指端午节早晨洗浴。9. 钗符:古代女子头上的饰物和符咒。10. 溪头:水边的村庄或地方。11. 菰黍:即茭白,一种水生植物,常在端午节时食用。12. 连昌歜:古乐名,此处代指音乐。13. 灵均: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诗人。14. 欧回:即欧冶子,传说他曾铸剑于山,得“龙泉”之名。这里借指宝剑。15. 两番风俗:指两种不同的端午习俗。16. 五丝楝叶:用五条丝编织的粽子。17. 两番风俗:有两种不同的庆祝方式。18. 波底:比喻深渊。19. 枵腹:形容饥饿。20. 羲和:指太阳的神职人员。21. 两月里:指农历的两个月份。22. 偏相捉:相互纠缠。
【译文】:
记得我们曾在龙舟上追逐,那花蕊般的榴花又盛开了。绣户佳人在节日前精心制作五彩线束,艾索挂在门前像金屋一般闪耀。再次度过端午佳节,沐浴着兰汤。新样式的钗符插满双鬓,溪边听到十里笙歌继续奏响。吃着菰黍,品尝连昌醽。
不要向屈原诉说他的哀愁,也不要像欧冶子一样抱怨没有好剑。只有蟾蜍和蝎虎,他们怨恨太阳神羲和把时间设置成了闰月。两个月亮里,他们总是相互折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以粽投江,以祭屈将军”。所以此词主要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从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描述了这个节日的景象,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全词通过描绘端午节的风俗和场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和对自己生活的无奈。这种情感既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现实的悲哀。通过对端午节的描述,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