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欲去。花满平山堂路。一饮千钟休得误。花月成孤负。
山色苍苍如故。手种垂杨何处。太守风流空作赋。连天芳草暮。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春欲去:春意即将消失。
花满平山堂路:春天花开满山堂路上。
花月成孤负:花儿和月亮都白白地辜负了。
一饮千钟休得误:不要贪杯,酒喝多了会误事。
太守风流空作赋:太守(指词人自己)只是空有才情,没有实际政绩。
山色苍苍如故:山色还是那么郁郁葱葱,与往日一样。
手种垂杨何处:手种的杨柳树在哪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惜春、伤春、惜时、惜景的小令。上片写春天将逝,百花盛开,美景难再,令人伤感。下片写词人感叹自己的青春岁月已经逝去,却无所作为,只能空怀才情,为赋新词强说愁。
首句“春欲去”点明时节。“花满平山堂”,说明是春末夏初,百花盛开之时。“一饮千钟休得误”一句是全词的主旨,也是词人抒发情感的关键所在。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认识。他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沉溺于饮酒作乐之中,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下片写词人的伤春之情。“山色苍苍如故”一句,通过比较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手种垂杨何处”一句,则是对词人青春年华逝去的感慨。词人在年轻时曾亲手种植过柳树,但如今这些树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他却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成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一种无奈。
这首词以惜春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象,即人们在享受美好事物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时间的流逝,导致最终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