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锁金蟾在,衔书翠鸟回。疑是复疑非。红楼相望冷,雨霏霏。
南歌子
啮锁金蟾在,衔书翠鸟回。疑是复疑非。
红楼相望冷,雨霏霏。
注释
- 啮锁金蟾:指月亮或星星形状的金蟾,象征美好与希望。
- 衔书翠鸟:指鸟儿嘴里叼着信件或信物,象征消息、消息传递。
- 红楼相望:指高楼相互映衬,形成美丽的画面。
- 雨霏霏:雨下得很大,连绵不绝。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文化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啮锁金蟾在,衔书翠鸟回。疑是复疑非。红楼相望冷,雨霏霏。
南歌子
啮锁金蟾在,衔书翠鸟回。疑是复疑非。
红楼相望冷,雨霏霏。
注释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文化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问“赏析”,考生应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分析,然后结合全诗具体作答。此题可先通读全诗,明确主旨,再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及情感,最后进行概括评价。 1. 过秦楼的译文及注释 (1)译文: 夜幕降临时凉意袭来,碧波荡漾如同洗练过的丝绸。画阁临水,仿佛无边无际。 柳枝横斜,露珠像剪刀般剪裁,乱叶迷离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徵招•天宁寺登高,循银湾而返(第一段) - 注释: 在天宁寺进行登高之活动。沿着银湾路返回。 - 译文: 我在天宁寺登高远望,顺着银湾路返回。 2. 扬鞭却指银湾路,荷香旧沾衣袂。(第二段) - 注释: 我扬起马鞭指向银湾路,曾经沾染的荷花香气还留在我的衣袂上。 - 译文: 我扬鞭指向银湾路,那曾经沾染过荷花香气的衣袂。 3. 雁背是斜阳,换西风人世。(第三段) -
看花回·和清真 岸梅初放冰蕊,照水明洁。妙手作羹未晚,奈暖乍寒轻,芳意沉结。空庭过雨,苔渍香泥帘底滑。凝望处、蔽日浮云,漫天飞絮已愁绝。还静倚、回阑待月。正短竹、罢吹时节。收起清铅旧泪,怕客子光阴,白了玄发。春回故国,开尽千花休劝折。尽车雷,梦中转,暗觉情怀别。 注释: 岸梅初放冰蕊,照水明洁。 (岸上梅花刚刚开放,就像冰晶一样晶莹剔透) 妙手作羹未晚,奈暖乍寒轻,芳意沉结。
【注释】: ①“轻寒”三句:写词人渡江时的感受。“欺”,侵逼。“软红”,指繁华的都市,也代指酒楼妓院。 ②“断梦”二句:写词人对旧梦重温的愿望。“梦”,这里是指旧日梦中的情景,也就是作者思念的人儿。“重”,重复,再经历。 ③“画楼”句:描绘了一幅燕飞去、旧巢痕犹在的景象,暗示着离别之痛。“燕”,燕子,这里泛指男女情爱。“谁家”,指何人的家中。 ④“柔波”二句:写词人乘坐小船,载着心爱的女子归来
洞仙歌 高秋残梦,掩空庭凉雾。 弱柳千条为谁舞。 祗无情日月,有美湖山,轻换了、一片斜阳笳鼓。 珠帘寒不卷,半榻茶烟,且话巴山旧时雨。 涕泪满江关,曾几西风,认黄叶、村边归路。 听隔院、疏钟一声声,便化作诗心,不成秋绪。 注释: 1. 高秋残梦:指秋天的夜晚,梦境残留着秋天的气息。 2. 掩空庭凉雾:形容庭院中的凉爽气氛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之中。 3. 弱柳千条为谁舞:形容柳树随风摇曳
这首诗是一首词,由闻人话语引发对瞻园师轶事的回忆和感怀。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寥空数行雁哽,莽苍苍万苇:空旷的田野上,只有几只大雁在鸣叫,周围是茫茫无际的芦苇。 - "寥空":广阔而空旷的地方。 - "数行":数量不多。 - "雁哽":大雁因为叫声而哽咽,这里形容大雁鸣叫的声音。 - "莽苍苍":广阔无边的样子。 - "万苇":无数的芦苇丛生,形象地描绘了野外的景象。 2.
【注释】 1. 珍重梅花:意指珍重自己心爱的梅花。珍重:珍爱,爱惜。 2. 凄绝:形容非常凄凉悲伤。 3. 人间何世:世间何时。何世:什么时代、时期。 4. 梦雨荒唐:梦中的雨水,飘洒得无拘无束,不按常理。 5. 羌管不成商:羌管(即羌笛)奏不成商调的曲子。成商,成商调,古代五声音阶之一,属徵音。 6. 孤鸿雪际:孤单的鸿雁在冰雪之中飞翔。孤鸿:孤独的大雁。 7. 拳鸦树杪
诗句释义: 1. 玉京秋 - 描述秋天的景象,通常与月亮或秋季相关的自然美景联系在一起。 2. 凄晚色 - 描述傍晚时分,天色显得较为凄凉或暗淡。 3. 新蟾弄孤照 - 指月亮在天空中独自发光,没有其他天体的陪伴。 4. 尺波似箭 - 形容波浪的速度快,像箭一样飞逝。 5. 漂香无迹 - 比喻某种香气或味道迅速消散,不留痕迹。 6. 清角高城又起 - 指夜晚的钟声再次响起,可能是指报时的声音。
诗句解析: - “甘州•裂帛湖秋词,和梦窗”:这是诗歌的标题,暗示作者可能使用了宋词中常见的“梦窗体”。 - “殢重阴、到处乱鸦啼”:描绘了深秋时节阴沉的天空,到处都是乌鸦的啼叫。 - “长空翳明星”:形容天空被云层遮挡,星光难以显现。 - “倚吴根残画,荒波故苑,斜日孤城”:描述了一幅荒凉的景象,残破的画卷,废弃的湖泊和孤独的古城。 - “咫尺楼台涌现,蜃气海波腥”:虽然近在咫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拂水乱萤,排空层雉,南谯初动严鼓。 - 注释:水边的萤火虫在飞舞,空中的鸡在高飞,南门的谯楼刚开始敲响沉重的鼓声。 - 译文:《玲珑四犯·宫桥夕眺》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又紧张的画面,夜晚的天空中,萤火虫和高飞的鸟群相互交织,而远处的南门传来了沉重的鼓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2. 泪珠抛未忍,点点菰浦雨。 - 注释:眼泪如珍珠般洒落
烽火连南北,嫖姚将是谁。 戟门飨士费牛椎。王师过后,鹅鸭乱猜疑。 黾鼓翻银浪,砧声锁翠眉。飞舸犹恨会兵迟。看取秋清明月朗,捷来时。 接下来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烽火连南北:描述战事广泛,南北皆有烽火,暗示战争的严峻性和广泛性。 - 嫖姚将是谁: 嫖姚是古代传说中的勇将,此处指代可能的英雄将领或主将是何方人。 - 戟门飨士费牛椎:戟门是战场,飨士即犒赏战士
【解析】 1. “南国音书断,愁来欲问谁”的意思是:南方的来信断了,忧愁袭来想询问是谁。“愁来欲问谁”中的“谁”字是疑问词,表示询问;“南国音书断,愁来欲问谁”一句中,作者通过“南国音书断”这一事件来表达自己因战乱而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悲愁之情。 2. “可堪救赵信陵椎”的意思是:哪堪忍受救赵国的信陵君那样的椎心之痛?“信陵椎”是战国时著名的刺客豫山的别称,此处指代豫山。豫山为战国时齐国人
【赏析】 《南歌子·和秋宵寓沧浪亭闻捷四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组诗。此词是组诗的第三首。词以咏史为题材,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上片写景。起笔写秋空之景,点明时间,“树色樯间翠,波光鸟外明”,描写秋夜江上之景,“翠”指绿色,“明”指光亮。“忽闻鼓角动旗旌”,突然听到鼓声号角之声,看到旗影飘扬。“鼓角”指战鼓号角。这一句是说:鼓声号角响起来,军旗在风中飘扬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借写秋夜沧浪亭听捷报,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前途的深切忧虑,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词中“兔魄方滋露”一句为点睛之句,是全词感情升华之处。此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答案】 (其一) 南国月色正明亮,中秋的明月正圆明。 兔儿的光辉正浓重,沾湿了亭中的霓旌。 为何寒官寂寞无欢声,被高深锁在了幽禁之中? (其二) 吹奏的笛子声声响彻,弦乐器的声音清脆悦耳。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耳坠双珠重 - 此句描述了佩戴了两串大珠耳环的样式,这种耳饰通常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可能表示财富或地位。 2. 眉拖半月长 - 形容女子眉毛修长且弯曲如新月,常用来描绘女性的美貌和优雅。 3. 未笑口生香 - 暗示即使在没有笑出声的情况下,也能从口中散发出香气,比喻说话者具有非凡的魅力或者智慧。 4. 更簪花一朵,断人肠 - 此处“更”字有增加、增添之意
注释:额上装饰着貂鼠毛织成的暖帽,头上戴着凤凰形状的帽子。 头饰珠翠染香花,却讨厌别人说起,好像吴地美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女性妆容的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华丽与优雅。"额暖装貂鼠,头高作凤凰"两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头饰。其中“额暖”指的是额上的温暖,象征着地位和财富;“装貂鼠”则是指额上的暖帽是用貂鼠毛编织而成,既保暖又美观。而“头高作凤凰”则是指头上的凤凰形帽子
诗句释义: 珠泪成红豆,香心作彩云。 译文: 她的泪水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化为相思之情,化作了五彩的云朵。 注释: 1. 珠泪:指泪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2. 红豆:古代传说中相思豆,因形似心而得此名。 3. 香心:指内心的思念和情感。 4. 作彩云:将思念化作五彩斑斓的云朵,形象地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眼泪比作珍珠,将她的情感比作五彩云朵
【诗句释义】: 屐齿沉香结,钗头小凤毛。 鬟湿桂花膏。 半妆犹未就,弄檀槽。 【译文】: 我穿着木屐踩在香炉旁,用香炉灰和泥巴做成了簪子。梳妆台上,我梳理着秀发,用桂花的油涂抹在头发上,然后轻轻地摇晃着脑袋。我刚刚把发髻梳好,还没有来得及戴上花饰,就开始弹奏琴弦,唱起曲子来。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绘女性梳妆过程的词作。全词通过“屐齿”、“钗头”、“鬟”、“桂花膏”等关键词
南歌子 其四 雪粉荼蘼制,花梳茉莉装。 衣更尽情香。 消魂犹未了,向平康。 注释: - 雪粉荼蘼制:指用雪白色的粉末装饰成荼蘼(一种植物)的样子。 - 花梳茉莉装:指用茉莉花作为装饰。 - 衣更尽情香:指衣服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消魂犹未了:形容这种香气让人心神不宁,难以忘怀。 - 平康:古地名,这里代指妓院或歌舞场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女子服饰和气质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南歌子 其二 闺情》。下面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1. 铁鹿沈长锁,金蟾齧碎香。 注释:沉入水中的长锁(象征着深藏不露的爱意),金色的蟾蜍咬碎了香囊。 赏析:《南歌子》是唐时流行的一种词调,此诗借用了“铁鹿”和“金蟾”这两个意象来表达深深的相思之情。"沉长锁"暗指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如同被囚禁在深锁之中,无法自由。而"金蟾"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
【注释】: 1. 恻恻轻寒珠帘卷:形容天气清冷,珠帘轻轻被风掀起。 2. 南楼夜笛,引关山怨:指在南楼吹起的笛声,引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3. 荡晴空,飞归雁:描写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大雁。 4. 阵云乱:形容天空中乌云密布。 5. 终古龙沙雪,梦中远:指永远的沙漠和遥远的地方都在梦中出现。 6. 花外东风紧,又春晚:指春天已经来临,但花儿盛开的景色并不明显。 7. 万感人间,未语先肠断
【注释】 1. 留客住:挽留客人留宿。2. 远书到:远方的书信到来。3. 算此行、并无多别:算来这次出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4. 凭归燕,与话人间离抱:依靠着归巢的燕子,诉说人间别离的痛苦。5. 清霜渐入明镜:清凉的寒霜渐渐侵入明亮的镜子。6. 暮雨深锁重门情悄悄:傍晚的细雨重重地封锁了重门,使情感悄悄地更加浓密。7. 芳华自惜:花开花落自有其自然规律,我自珍爱青春美好。8. 问沾襟
【注释】 1. 兰陵王:词牌名。 2. 柳:柳絮,柳絮飘飞,春末夏初的景象。 3. 翠羽金缕:形容柳树颜色鲜艳,枝条柔美。 4. 东城树:指柳树。 5. 宿雨朝烟过寒食:宿雨未干,朝雾缭绕,过了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代习俗有禁火寒食的习惯。 6. 飞花:落花。 7. 尘梁燕迹:尘封的屋梁上留有燕子筑巢的痕迹。 8. 青芜地:青色的草地。 9. 单衣:薄衣。 10. 看远岸嘶骢
【注释】 红豆相思树:红豆,即赤小豆,古人常用它来表示相思。 青荷宛转丝:指女子梳妆时用青绿色的荷叶作的细长发簪。 归信故迟迟:归信,指书信。迟迟,拖延的样子。 玉颜憔悴损:玉颜,指女子的容颜。憔悴,形容因忧愁而面容消瘦。 强禁持:勉强忍住不哭。 【赏析】 《南歌子》是一首写闺情的词。上片写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盼望。下片写思夫的愁绪与苦衷。全词写得委婉细腻,缠绵悱恻。 “南歌子”为唐教坊曲名
【解析】 本词上阕写送别,下阕写别情。全词以“南歌子”为题,是因词中有“南”字。此调又名“南乡子”“忆秦娥”。唐教坊曲名。本词上阕写送别之景:驿道狭窄,秋风劲寒;翠辇出阳关(指长安),西风中琵琶弦上泪痕斑斑。下阕写别情:不忍弹拨《阳关三叠》的悲凉曲调。“南歌子”三句点明题目和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上片头句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和地点:“驿路羊肠窄,西风马首寒。”驿路狭窄,天气寒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句的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江花月夜景的词,“重见合魂销”一句是全词的关键。“魂销”指魂魄都融化了,形容被美景所打动,心神为之一醉,不能自已。“殢人娇”是说人因受此美景的感染而娇媚如花。 【答案】 ①出谷莺调舌——莺儿在山谷里啼声婉转,仿佛在说话。 ②临风柳亸腰——杨柳随风轻摆着腰肢。 ③重见合魂销——再次见到这样的景色,连魂魄都要销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