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不碍玲珑月,流入幽辉多少。柳外横琴,楼中吹笛,客里闲愁都扫。樽前一笑。记絮语茸窗,夕阳红了。此日心期,芳馨还似旧时好。
乾坤何处最小。百年一梦,醒又嫌早。京洛缁尘,南州冠冕,终日自怜孤抱。■■■■。愿年去年来,春华长葆。莫问江乡,莼鲈消息渺。

【赏析】

《台城路》是一首词,作者为宋代诗人辛弃疾。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见景物和由此而生的闲愁;下片写对京洛、南州之景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壮志未酬之情。全词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笔力遒健,情感豪迈,是一首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名篇。

注释:

  • 台城路:词牌名。
  • 玲珑月:明亮的月光,也形容女子容貌美好。
  • 柳外横琴: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在柳外弹奏音乐。
  • 横琴:弹着琴。
  • 吹笛:吹笛子。
  • 客里闲愁都扫:指在异地漂泊的人把心中的忧愁全部清除了。
  • 絮语茸窗:像絮一样细的雨滴落在窗户上的声音。
  • 京洛缁尘:指的是京城洛阳的尘土。
  • 南州冠冕:南方地区的冠冕人物。
  • ■■■■:此处可能是“□□□□”或“□□□□□”。
  • 春华长葆:春天的美好时光得以长久保持。
  • □□□□:此处可能是“□□□□”,意为岁月悠长。
  • 莫问江乡,莼鲈消息渺:不要去关心江南的家乡,因为莼菜鲈鱼的事情已经变得渺茫不清。

译文:
珠帘不挡月亮,明亮而皎洁,洒入室内,形成幽暗的光辉。柳外有琴声飘荡,楼中有人吹笛,客人在这里没有烦恼。樽前一笑,回忆起往日的欢愉,夕阳染红了天空。那一天我的期望,就像旧日一样美好。

天地间何处最小?百年一梦,醒来又嫌时间太早。我在京洛之地,看到尘土飞扬,南州有杰出的人才,他们终日自怜孤苦。但愿年年岁岁,春天的美好时光能长久保持。不要问江南的家乡,莼菜鲈鱼的消息已经渺茫不清。

赏析:

这首词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展现了词人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感慨。词中描绘了月下美景与客中闲愁,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上片
开头两句“珠帘不碍玲珑月,流入幽辉多少。”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的美丽与柔和。珠帘虽然阻挡不了明月,但它的存在使得月光更加明亮,洒满整个房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也体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接下来“柳外横琴,楼中吹笛”一句,将读者的视角拉到了词人所在的环境——一处雅致的楼阁。这里不仅有琴声悠扬,还有笛声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这里的“横琴”和“吹笛”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活动,象征着他们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客里闲愁都扫”则是词人的情感表达。尽管身处异乡,但词人并未被寂寞和孤独所困扰,反而将这些闲愁都扫得一干二净。这种豁达的心态体现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气。

下片
“乾坤何处最小”一句表明了词人对于宇宙空间的宏大感怀。他认为无论多么微小的空间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一观点不仅展示了词人的宽广胸怀,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接着“百年一梦,醒又嫌早”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人生感悟。他认为人生如同一场梦境,短暂而易逝。因此,当自己从梦中醒来时,会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来不及享受这短暂的幸福。这种感受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不已。
然后“京洛缁尘,南州冠冕”两句则是词人对自己境遇的描述。他身在京师洛阳(古都),感受到了尘土飞扬;而自己在南方地区也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声望。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他内心的孤苦与无助。这两句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结尾“□□□□”四句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期许与祝愿。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那份纯真与美好,不被世俗所污染。同时,他也希望家乡的人们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不再受莼鲈之思的困扰。这些愿望寄托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感慨。同时,它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深沉的内在含义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