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成阴,迟结子,芳意满淮楚。五月江城,照眼红如雨。生来不识东皇,小庭初夏,恰共人家重午。艳才吐。
新裁百褶罗裙,凌波忆仙侣。为问朱颜,底事娇好如许。费他多少天工,胭脂点点,应染遍、夕阳无数。
祝英台近 · 赋榴花作者:朱淑真
早成阴,迟结子,芳意满淮楚。五月江城,照眼红如雨。生来不识东皇,小庭初夏,恰共人家重午。艳才吐。
新裁百褶罗裙,凌波忆仙侣。为问朱颜,底事娇好如许。费他多少天工,胭脂点点,应染遍、夕阳无数。
注释:
- 早成阴,迟结子:指榴花开花早和结果晚。
- 芳意满淮楚:满地的芳香遍布在淮河以南地区。
- 五月江城:五月初的江城,即杭州。
- 照眼红如雨:形容石榴花的红色非常鲜艳,仿佛下起了红色的雨。
- 生来不识东皇:作者自谦没有见过东皇大帝(传说中的主管生育的神)。
- 小庭初夏:小庭院里刚刚进入初夏时节。
- 恰共人家重午:正好是家家户户过端午节的时候。
- 艳才吐:指榴花绽放时的美丽景象。
- 新裁百褶罗裙:新做的裙子上绣有百褶,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美丽。
- 凌波:像水一样轻盈的身姿,这里指穿着新裙子在水中行走。
- 忆仙侣:思念那些神仙般的伴侣或恋人。
- 底事娇好如许:为什么娇美如此?
- 天工:天然的造化或技艺。
- 胭脂点点:形容花朵上的红色斑点。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祝英台近·榴花》中的一首。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榴花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早成阴,迟结子”点明了榴花生得早,而且结实晚,形象地描绘出了榴花的形态特点。接着两句“五月江城,照眼红如雨”则进一步描绘了榴花盛开时的热烈场面,如同一场红色的雨。“生来不识东皇”,词人自谦没有见过东皇大帝(传说中的主管生育的神),而“小庭初夏,恰共人家重午”又写出了榴花盛开的季节正是端午节,家家户户过节的景象。最后两句“艳才吐,新裁百褶罗裙,凌波忆仙侣”则进一步描绘了榴花绽放时的艳丽与娇美。
下片起首两句“新裁百褶罗裙”则描绘了人们穿着新裙子的情景,这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接着两句“凌波忆仙侣”则表达了词人对于仙人般伴侣或恋人的思念之情。“为问朱颜,底事娇好如许”则询问为何娇美如此?这既是一种反问,也是一种自问,表达了词人的疑惑与不解。“费他多少天工,胭脂点点,应染遍、夕阳无数”,则是对这种疑问的回答,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榴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