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流丹,千崖滴翠。南山奇秀北山媚。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
雾湿烟鬟,寒侵薄袂。天花片片随风坠。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
踏莎行 · 扰龙
四壁流丹,千崖滴翠。南山奇秀北山媚。
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
雾湿烟鬟,寒侵薄袂。天花片片随风坠。
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
注释:
四壁流丹:四周墙壁上的红色如同鲜血般鲜红。
千崖滴翠:千座山峰上覆盖着的翠绿色如同翡翠一般鲜亮。
南山奇秀北山媚:南山的风景奇特秀丽,北山的风景妩媚动人。
行行渐入画图中:每走一步就仿佛进入了一张精美的画卷之中。
虎头唤起偏难绘:老虎的头形难以画出,比喻事物难以描绘。
雾湿烟鬟:烟雾笼罩着头发。
寒侵薄袂:寒冷侵袭着衣袖。
天花片片随风坠:天上的花片片飘落下来。
回看万古青冥冥:回头看着万古以来的苍茫大地。
鸿蒙启自何年岁: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年代。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踏莎行》中的第二首。全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第一句“四壁流丹,千崖滴翠”描绘了四周墙壁上的红色如同鲜血般鲜红,千座山峰上覆盖着的翠绿色如同翡翠一般鲜亮。这里的“流丹”和“滴翠”都形容色彩鲜艳美丽。
第二句“南山奇秀北山媚”则进一步描述了南北两山各自的特点。南山以其奇特秀丽吸引着人们,北山则以其妩媚动人的魅力让人陶醉。这里的“奇秀”和“媚”都是形容词,分别用来形容山的景色和气息。
第三、四句“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则是对诗人行走过程中所见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诗人每走一步就仿佛进入了一张精美的画卷之中,而那些生动的虎头形象也难以用笔墨完全捕捉。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将行走中的风景比作一幅幅画卷,将虎头形象比作难以完全描绘的画面元素。
第五、六句“雾湿烟鬟,寒侵薄袂”则是对云雾和寒气对诗人形象的影响进行了描绘。雾气使得头发变得湿润,寒气则让衣袖感到寒冷。这里的“雾湿”和“寒侵”都是动词短语,分别形容了雾气的湿润感和寒气的侵袭感。
第七、八句“天花片片随风坠”则是对天空中飘落的花瓣的描述。天花片片随风飘落下来,形成了一种轻盈飘逸的景象。这里的“天花”是指飘落的花瓣,而“随风坠”则形容了它们随风飘散的状态。
最后两句“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则是诗人对整个自然界的感慨和思考。他回头望着那万古以来的苍茫大地,不禁感叹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年代。这里的“万古青冥冥”形容了大地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迁,而“鸿蒙启自何年岁”则是对宇宙起源的提问和探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宇宙起源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