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真个销魂也,一叶舟飘。寒怯珠跳。徙倚篷窗听晚潮。
姑苏自古风流地,同是兰桡。玉漏迢迢。可有吴娘伴寂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并分析诗中表情达意的手法(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修辞),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作答。
【答案】
译文:梦魂真的销魂了,一叶小舟飘荡在寒气逼人的夜晚。听晚潮的声音,我不禁有点怯寒。
姑苏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地方,这里的人都驾着兰木的小舟。玉漏声迢迢地响,可有吴娘陪伴着我度过寂寞的夜晚?
注释:①“潘兰”:指《西洲曲》中的男女主人公潘岳与兰芝,此处泛指女子。②“姑苏”:古郡名,今属苏州市,位于长江下游,水陆交通要冲,是六朝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③“风流地”:指美丽的江南风光。④“兰桡”:船桨上绘有兰花图案,故称。⑤“玉漏”:指滴漏,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⑥“寂寥”:孤寂冷落的意思。
赏析:
全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梦中所见到的姑苏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现实中所处环境的孤寂之感。
“梦魂真个销魂也,一叶舟飘。”首句点明自己因梦见姑苏而感到心魂销散。“真个”一词,强调了梦中的感受。“一叶舟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身在舟中,随波逐流的情状,也表现出自己漂泊不定的心境。
“寒怯珠跳。”第二句写自己因寒冷而发抖,不敢靠近船舷。“寒怯”一词,既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也表明了自己孤独的处境。“珠跳”,形容自己的心跳得厉害。
“徙倚篷窗听晚潮。”第三句写自己依傍着船窗,听着晚潮的声音。“徙倚”二字,写出了自己孤独无助的情状,也表明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焦虑。“徙倚篷窗”一句还暗示了自己身处他乡的孤寂。
“同是兰桡。”第四句写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身边还有兰木的小舟可以依靠。“同是”一词,说明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并不孤单。“兰桡”一词,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仍能保持自己的节操。
“玉漏迢迢。”第五句写时间流逝,夜色渐深,更显自己孤寂。“玉漏”一词,表明时间的流逝。“迢迢”一词,则表明夜色的深沉。“玉漏迢迢”,一方面写出自己身处异乡的孤寂;另一方面,还暗示了自己身处异乡的艰辛。
“可有吴娘伴寂寥?”第六句用设问的形式,表明自己虽身处异乡,但并不孤单。“吴娘”一词,是指美女的代称。“伴寂寥”一词,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并没有被孤独击垮,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