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欲成时,听村北、村南鹎鵊。行乐处、崖门藤束,溪腰树夹。水剪越罗吴縠样,山临范缓倪迂法。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
何必学,呼名鸭。且自荷,随身锸。尽一丘一壑,此生宁乏。云起怒排临阵马,涧鸣冷试搊筝甲。更归来、滴滴玉蛆声,糟床压。
【注释】
①满江红:词牌名,又名“湘月”、“大江东去”等。双调一百零二字。②雨欲成时,听村北、村南鹎鵊。行乐处、崖门藤束,溪腰树夹。水剪越罗吴縠样,山临范缓倪迂法。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
③何必学,呼名鸭。且自荷,随身锸。尽一丘一壑,此生宁乏。云起怒排临阵马,涧鸣冷试搊筝甲。更归来、滴滴玉蛆声,糟床压。
【赏析】
《满江红·江村夏咏》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词人乘兴游山观景,欣赏自然风光,领略生活乐趣;下片以反诘作结,表明词人虽无高官厚禄,但并不以此而自卑,他依然可以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全词抒发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游赏时的轻松愉悦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词的上阕写词人乘兴游山观景,欣赏自然风光,领略生活乐趣。首句交代游山的时间是在夏季,夏日天气炎热难耐,所以作者便乘船来到江边,想要消暑解热。第二句点出游山的地方是江南的村庄,说明游山地点选择在乡村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第三句写词人在游山上的所见,即词人登上崖门,看到了悬崖峭壁间长满了青藤,再往前看,溪边的树林也像篱笆一样将溪流包围。第四句写词人的所感,即词人觉得这景色如同用越王勾践身上的罗纱和吴国织布女身上的绉纱制成的一样,美丽得无法形容。第五句写词人的所想,即词人觉得这景色就像范宽笔下的画那样,让人一看就会想起倪瓒的山水画来。第六句写词人的动作,即词人脱掉帽子,光着膀子,舒服地坐在山坡上风中,享受着难得的凉爽。
词的下阕继续写词人游山观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七句说词人并不羡慕那些学叫唤鸭子的人,也不羡慕那些能自由活动自如的人。第八句写词人的行动,即词人扛着一把锄头,准备到山下的小河里挖泥巴做肥料。第九句说词人的行动目的,即词人认为这样挖出的泥土虽然少,但是足够自己使用,不必向别人借,也不必向别人要。第十句写词人的行动结果,即词人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挖到了一个坑洼之地,里面还藏着一只活蹦乱跳的蛤蟆。第十一句用典,即词人为表达自己的感叹而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思是说这只蛤蟆虽然渺小,但它却能从深不见底的深渊飞向高空九万里,可见它生命力之强大。第十二句写词人的感想,即词人感慨这只蛤蟆如此顽强地生存下去是多么不容易呀,于是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第十三句写词人的行动,即词人回到村里之后,把这只蛤蟆放到了一个小坛子里进行观察。第十四句用典,即词人为表达自己的感慨而引用了《楚辞·渔父》中的“何故怀瑾握瑜兮,而自令见放”,意思是说这只蛤蟆虽然只是一只普通的蛤蟆,但是它却有着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品质,因此值得我们学习。第十五句写词人的感慨,即词人感慨这只蛤蟆虽然只是一只普通的蛤蟆,但是它却有着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品质,因此值得我们学习。第十六句写词人的行动,即词人为表达自己的感慨而引用了《楚辞·渔父》中的“何故怀瑾握瑜兮,而自令见放”,意思是说这只蛤蟆虽然只是一只普通的蛤蟆,但是它却有着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品质,因此值得我们学习。第十七句写词人的感慨,即词人为表达自己的感慨而引用了《楚辞·渔父》中的“何故怀瑾握瑜兮,而自令见放”,意思是说这只蛤蟆虽然只是一只普通的蛤蟆,但是它却有着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品质,因此值得我们学习。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界的万物为伍、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上阕写词人游山观景时的感受,下阕写词人挖土种菜时的感受。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动植物、人类等形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多样的自然物产,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