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冢狐穿罅。倚西风、招魂何处,浇羹奠鲊。野老能言当日事,夜火城边相射。看肉薄、乘城都下。十万横磨刀似雪,尽孤臣、一死他何怕。气堪作,长虹挂。
至今恨泪如铅泻。道此中、衣冠犹在,音容难画。欹侧路傍松与柏,日日行人系马。况又被、樵苏尽打。只有残碑留汉字,细摩挲、不识谁题者。一半是,青苔藉。
孤冢狐穿罅。倚西风、招魂何处,浇羹奠鲊。野老能言当日事,夜火城边相射。看肉薄、乘城都下。十万横磨刀似雪,尽孤臣、一死他何怕。气堪作,长虹挂。
注释:孤零零的墓碑前有狐狸穿过缝隙,西风吹拂着,仿佛在招唤亡灵。祭祀的用物是什么,不得而知。一个老农可以讲述当年的事情,夜里在城墙边放火时互相射击敌人。看到敌人的精锐部队如同锋利的刀刃般刺向城墙,他们拼死防守,毫不畏惧。他们的气势足以与长虹一样高远。至今我仍然为这些死去的大臣感到遗憾,他们虽然已经死亡,但是衣冠依旧存在,他们音容笑貌难以描绘。斜靠在路旁的松树柏树,每天都有许多行人骑马经过。何况又被砍柴打鱼的人全部打劫了。只有残留的石碑上还保留着汉字,仔细摩挲后发现上面并没有字迹,无法辨认是谁题写的。一半是青苔覆盖,一半是被杂草侵占。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词,借咏史诗抒发对民族英雄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南宋灭亡的惋惜。全词通过追忆南宋朝抗金名将宗泽等英勇殉国的历史事件,抒写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景仰和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恢复中华的壮志豪情。
上阕起首二句点出地点和时间。“孤冢”二字承“拜昔人葬衣冠处”,指出此地是宗泽等人的墓地。这一句既点出了地点,又暗点出人物,为下文铺垫。“倚西风、招魂何处”三句写自己站在墓冢前,面对空寂无人的墓地,不由得想起当年宗泽等人在此奋勇杀敌,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悲愤之情。“野老能言当日事”五句写自己在此处听到当地老人述说着宗泽等人当年抗击金兵、保卫国家的故事和传说。“肉薄、乘城都下”四句则进一步描写宗泽等人当年英勇杀敌的场面,他们像锋利的刀刃般刺向敌人,奋力抵抗,不惜一死。“十万横磨刀似雪”五句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当时战场的惨烈情况,金军势如破竹,势不可挡。而南宋军队也毫不示弱,誓死抵抗,他们不畏强敌,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气堪作,长虹挂”两句则以比喻的方式赞美了南宋军民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他们的气势足以与长虹一样高远。
下阕开头三句写自己来到梅花岭,遥望四周,只见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至今恨泪如铅泻”三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当时南宋灭亡后的惨状,那些忠臣义士为国家的灭亡而痛哭流涕,他们的悲痛就像铅一样沉重。“道此中”五句则是说现在这里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了,那些曾经的忠臣义士已经离我们而去,他们的音容笑貌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欹侧路傍松与柏”三句写自己站在墓冢前,看到路旁的松柏歪斜不直,被行人砍伐殆尽。“只有残碑留汉字”四句则是说只有残存的石碑上还保留了汉字的痕迹,但仔细摩挲后却无法辨认是谁题写的。最后两句“一半是,青苔藉”则是说这些石碑上的汉字已经被青苔遮蔽了一半,几乎无法辨认。
此词通过对宗泽等人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无比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灭亡的惋惜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激情和豪迈之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