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事多如许。记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座有宗生高兴极,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乱山荒坞。再上孝陵回首望,见禁城、秋柳垂烟莫。是往日,朝天处。
运移汉祚畴能拒。叹从来、蜗头蛮触,都归历数。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曾一夕、共论千古。来岁重游君不见,也铜驼、石马知回顾。只仿佛,精灵度。

【译文】

记当年与诸子往岁金陵之游,感慨宗二又曾。

恨事多如许,前年在秣陵城下,群公相聚,大家高兴极了,挥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乱山荒坞。

登上孝陵回首望,见禁城秋柳垂烟莫(mò)是往日,朝天处。

运移汉祚畴(chú)能拒,叹息从来,蜗头蛮触,都归历数。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曾一夕、共论千古。来岁重游君不见,也铜驼石马知回顾。只仿佛,精灵度。

注释:

  1. 贺新郎·记与诸子往岁金陵之游:贺新郎词牌名,《宋史·艺文志》作“寿同”。金陵,指南京,今江苏南京。与诸子往岁金陵之游,指作者与诸位子侄在去年夏天一起游览了金陵城。
  2. 感怀宗二又曾:因怀念宗泽而感慨万千。
  3. 恨事多如许:感叹人事如梦,世事无常。
  4. 座有宗生高兴极:座位上有宗泽高兴得不得了。
  5. 路踏入、乱山荒坞:踏进荒凉的山坞。
  6. 再上孝陵回首望,见禁城、秋柳垂烟莫:再次登上孝陵回头望去,只见禁城内秋天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烟雾弥漫。
  7. 是往日,朝天处:指从前那些为了求取功名而前往京城的人(朝天处即京城)。
  8. 运移汉祚畴能拒:运道转移,汉室江山难以挽救。畴能拒,怎么能够挽回。
  9. 叹从来、蜗头蛮触,都归历数:感叹历来的争斗如同蜗牛爬行和蚂蚁打架一般,都是命运注定要归于黄泉的宿命(历数指天数,指人死之后的时间)。
  10. 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点着六朝的遗迹,诉说了多少兴衰成败的原因。
  11. 曾一夕、共论千古:曾经有一次夜里一同议论过千秋万代的事情。
  12. 来岁重游君不见:明年重游金陵时你看不到了(指金兵攻陷南京)。
  13. 也铜驼石马知回顾:也许铜驼和石马还能回望金陵城。
  14. 只仿佛,精灵度:只是好像而已(这里暗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句)。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为追忆去年金陵之行而写的一组悼念之作。
    上片起首三句写去岁在金陵与诸子侄游玩的情景,并抒发感慨。“恨事多如许”,感叹人事如梦,世事无常。接着回忆当时座中宗泽高兴得不得了,他挥袖狂歌而去。“路踏入、乱山荒坞”,再上孝陵回首,只见禁城秋柳垂烟,不禁发出慨叹:“是往日,朝天处”,指从前那些为了求取功名而前往京城的人,如今他们的命运如何呢?
    过片三句由景入情,点出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运移汉祚畴能拒”,叹自古英雄豪杰,终难逃脱天命安排。“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点出历史长河之中,许多王朝更迭,兴衰存亡,皆系天意。“曾一夕、共论千古”,回忆起当年曾与诸子侄畅谈古今之事,纵论天下大事。但时光荏苒,岁月不待人。如今再来金陵,却再也看不见当年的光景了。“来岁重游君不见,也铜驼、石马知回顾”,暗示国破山河在,城郭犹存,但往日繁华已不再。最后两句则以想象之笔,表达自己希望历史可以轮回,让英雄豪杰得以重现的心愿。
    全词通过回忆金陵之行所引发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人事无常的深沉思索和无限哀思。同时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