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相逢,感旧情悽,不减山阳。当君年弱冠,便期早达,臣时总角,已堕清狂。记得扬州,莺花三月,多少名流聚此乡。吾与汝,并追随严父,宴侍壶觞。
苍茫泪洒兰缸。怅无复、前人话夜窗。更后嗣老矣,都沦贫贱,名心灰甚,岂羡明光。逆旅霜寒,深更酒热,且拥红炉醉一场。休重说,恐茫茫旧恨,碧海难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要求考生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关键词和题目要求来分析鉴赏。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七夕又名乞巧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感旧情凄”“山阳”:指作者与殷彦来的相遇。殷彦来比自己年轻很多,作者在少年时就认识了他,两人感情深厚;殷彦来自小有才气,而作者自视甚高,二人志趣不合。殷彦来年仅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为弱冠)就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作者却一直未能及第,两人因此产生了距离,但感情并未因此而疏远。殷彦来到京城不久便病逝了,作者对此深感痛惜,所以此处说“感旧情凄”。
“当君年弱冠,便期早达,臣时总角,已堕清狂”。“君年弱冠,便期早达”:殷彦来年仅弱冠就考中进士,作者对此表示祝贺。“臣时总角,已堕清狂”:自己那时还未成年(总角,即未成年),性情放浪,行为轻狂。殷彦来年少成名,而作者此时已步入中年,两相比较,不禁感慨万分。
“记得扬州,莺花三月,多少名流聚此乡”,“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唐代扬州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莺花三月”,即指扬州的春天。“多少名流聚此乡”:许多知名人士都聚集在这里。扬州历来有“江南第一园林”之称,诗人也常在此作诗赋文,与友人饮酒赋诗。“吾与汝,并追随严父,宴侍壶觞”:我和你一同跟随严父(严羽),一起宴饮赋诗饮酒。严羽,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僧人,号沧浪逋客,人称“沧浪先生”。
“苍茫泪洒兰缸。怅无复、前人话夜窗”:眼前一片苍茫,泪水沾湿了酒杯,惆怅不已,再也听不到往日夜晚窗前谈天说地的声音。“苍茫”:形容迷茫、茫然的样子。“泪洒兰缸”:眼泪落在了酒杯中。“苍茫”与“泪洒”相照应。“更后嗣老矣,都沦贫贱,名心灰甚,岂羡明光”:殷彦来已经年迈,一生沉沦于贫困之中,失去了追求功名富贵的雄心壮志。殷彦来的这番言论让作者十分痛心。“逆旅霜寒,深更酒热,且拥红炉醉一场”:在这冷风凛冽、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们围坐在火旁畅饮美酒,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愉时光。“逆旅”:旅店。“霜寒”:天气寒冷。“深更”:深夜。“拥红炉”:围着火炉取暖。“且拥红炉”:暂且围着火炉取暖。“休重说”,不要说了;“恐茫茫旧恨,碧海难量”:请不要再说那些往事了,我们的恩怨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
这首诗是一首怀人赠别之作。首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交代了送别的背景;接着回忆往昔,表达了深厚的友情。最后一句是全诗的警语,表明作者不愿提及这些往事的用意,也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整首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深沉。
【答案】
译文:
你与我相聚在七夕之夜,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你的才华出众,而我年轻时就比你优秀,可惜我们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记得当年我们一起追随父亲在扬州游玩赋诗饮酒,多么快乐!如今你年华渐逝,一生沉沦于贫困之中,失去了追求功名富贵的雄心壮志。我们在这寒冷的夜里围着火炉畅饮美酒,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愉时光。不要再提往事了,我们的恩怨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
赏析:
《沁园春》是一首词牌名,词调共有三体:长调九十六字以上,慢调九十三字以上,小令五十八字以上,这是词牌定格。这首词是《沁园春》中的一首。上片追忆昔日的友情。首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交代了送别的背景。接着写两人少年时同游扬州的情景:当时扬州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文人雅士云集。两人也常于此作诗赋文,与友人饮酒赋诗。殷彦来年少成名,而作者此时已步入中年,两相比较,不禁感慨万分:“记得扬州,莺花三月,多少名流聚此乡。吾与汝,并追随严父,宴侍壶觞。”下片写两人的友情。殷彦来自小有才气,而作者自视甚高,二人志趣不合。殷彦来年仅弱冠就考中进士,作者却一直未能及第,两人因此产生了距离。但感情并未因此而疏远:“苍茫泪洒兰缸。怅无复、前人话夜窗。”“苍茫”形容迷茫、茫然的样子。“泪洒兰缸”:眼泪落在了酒杯中。“苍茫”与“泪洒”相照应。“更后嗣老矣,都沦贫贱,名心灰甚,岂羡明光。”殷彦来已经年迈,一生沉沦于贫困之中,失去了追求功名富贵的雄心壮志:“逆旅霜寒,深更酒热,且拥红炉醉一场。”在这冷风凛冽、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们围坐在火旁畅饮美酒,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愉时光:“休重说,恐茫茫旧恨,碧海难量。”不要再提及这些往事了,我们的恩怨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恐茫茫旧恨,碧海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