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畚吹篪,余岂能为,惟耕是依。冀薄田多黍,兼供酿酒,穷冬有御,岂叹无衣。何意秋来,西风一夜,釜底孤城众壑归。茅檐下,惊鱼游花径,浪皱蓬扉。
稻粱十斛都稀。任饱饭、侏儒笑朔饥。更每思亲友,皆贫且病,谁言糠覈,可食而肥。欲就天涯,故人禄厚,怅望千山又落晖。凌空去,问卢耽何术,有翮能飞。
《沁园春·初冬乏食,感叹成词》是清代诗人陆震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鬻畚吹篪:“鬻”意为出售,“畚”是一种农具,“吹篪”是一种乐器演奏技艺。这里描绘了作者从事农耕生活的艰辛。
- 余岂能为,惟耕是依: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坚持与依赖,即使生活艰难也要依靠耕作维生。
- 冀薄田多黍,兼供酿酒:希望田地虽薄但足以种植多于黍的谷物,用以酿造美酒。反映了作者对食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穷冬有禦,岂叹无衣:在严冬之际,仍能有足够的御寒衣物,不会因为寒冷而感到绝望。展现了作者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
- 何意秋来,西风一夜:秋天到来时突如其来的西风一夜之间,使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
- 釜底孤城众壑归:比喻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如同城市中被西风吹倒的房屋一样,众人的困难都汇聚成了一种无奈的结局。
- 稻粱十斛都稀:形容粮食匮乏,即使是珍贵的稻粱也难以满足。
- 任饱饭、侏儒笑朔饥:即便能够吃饱饭,也难以避免被那些因饥饿而显得可笑的人所嘲笑的命运。
- 欲就天涯,故人禄厚:想要远走高飞,去寻找更宽广的生活空间,但故人们却拥有丰厚的俸禄,使得他心生感慨。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
关键词解释及背景赏析:
- 农耕与生计:诗中“鬻畚吹篪”和“惟耕是依”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坚持和依赖,反映出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 季节变换与生活变迁:“秋来”和“西风一夜”描写了秋天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对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变化的敏感和应对能力。
- 生活困境与心理调适:诗中的“何意秋来,西风一夜”展示了作者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的反应,而“釜底孤城众壑归”则揭示了生活中的各种困苦和不幸,这些内容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对命运的坚韧。
- 人际关系与社会地位:“任饱饭、侏儒笑朔饥”表现了尽管自己可能衣食无忧,但仍不免受到他人嘲笑的现实。这反映了作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
这首《沁园春·初冬乏食,感叹成词》不仅展现了陆震对农耕生活的坚持和热爱,还深刻体现了他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挑战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