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花红,波如酒绿,十分堪爱堪怜。数声柔橹,荡得碧涟涟。争说吴娃妙产,又况是、生长吴船。商量定,泊船底处,笑指画桥边。
山塘七里依愁,空提起、旧恨绵绵。忍风灯水驿,过了芳年。忽听中流箫鼓,魂消矣、梦也都牵。须占尽,晓风残月,准备买山钱。
【注释】
山塘:即山塘街,苏州旧城西郊的街道。泛舟:游船。吴娃:指美女。吴船:指美女所乘之船。商量:商议、商量。泊船底处:停船的地方。画桥边:指画桥旁。依愁:因忧愁而悲伤。忍风灯:忍受着风吹灯光,比喻忍受困苦。芳年:年轻的时候。中流:江中。中流箫鼓:指吹箫击鼓。魂消:形容极度悲伤。梦也都牵:意思是说连做梦都会梦见。占尽:占据尽。晓风残月:拂晓时残留的月亮和风。准备买山钱:打算买山做隐士。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公元1159年(宋高宗绍兴九年)在苏州所作,是一首以山水为题材的写景词。词中通过描写山塘街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和追求。
起句用对比手法,先写人比花红,波如酒绿,十分可爱。“数声柔橹,荡得碧涟涟”两句,又进一步描绘了游船上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此的喜爱。“争说吴娃妙产”一句,又转入人的话题,写美人之美,美人所乘之船更美,这是对前句的补充说明,也是对前句的深化和拓展。“商量定”,则表示出游船已经停妥在水边的画桥边。“笑指”二字,写出了游船上人们轻松愉悦的情绪。
下片开头四句,又回到对山塘街景物的描写上,但重点又转向了山塘七里的景色上。“空提起、旧恨绵绵”两句,是对前面景物的总揽,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感慨。“忍风灯水驿”,既指驿站,也暗指游历中的艰辛,这一句是作者的感叹。“过了芳年”两句,则表明了岁月已逝,青春不再。“忽听中流箫鼓,魂消矣、梦也都牵”,则是作者的感慨。箫鼓的声音如此动听,如此引人入胜,使人陶醉不已,以至魂灵都要被牵走。这既是对箫鼓声的真实感受,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最后两句“须占尽、晓风残月,准备买山钱”,是全词的总结和升华,它既是全词的感情高潮,又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象征,表现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词是写景之作,但它不是单纯的风景写照,而是融情于景之中,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和追求,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志趣和豁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