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意太阑珊,蓦飞来、天棘枝头啼鸟。啼醒梦归人,依稀是,报道不如归好。旅缘未了,而今送客邛崃道。为问天涯芳草处,多管是愁根绕。
何须商酌前程,者谢草江花,绮年才妙。九万里、鹏抟扶摇上,眼底瀛洲还小。相看莫笑。不才拟向烟波老。一叶青蛉蓑一领,分付蛩宵沤浇。

【注释】

南浦:送别之地。姚晓林,名不详。山中白云谱:指《白雪歌》。

天棘枝头啼鸟:《白雪歌》中有“天山雪后海风寒”句,此处用典。

邛崃道:成都至临邛之间的道路,这里借指送别之地。

者谢草江花:即作者的自号“者谢”。者谢,是诗人在成都所作诗篇的集名。

瀛洲:神话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这里泛指仙山。

相看莫笑:相互看着不要嘲笑。莫笑,不要嘲笑,意谓不要以我为笑谈。

青蛉蓑一领:指作者自己的诗。笠,斗笠;蓑,雨衣。

分付:交付之意。

【赏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八年(1181)。时词人由蜀赴京,途经邛崃,与友人姚晓林话别,作此词赠之。

上片起二句写景。“客意太阑珊”,点明此行目的,言自己此行是来送朋友入都,故云“太阑珊”。接下三句写送别情景。“蓦飞来、天棘枝头啼鸟”,写鸟儿从远方飞来,声声啼叫。“啼醒梦归人”,说这叫声唤醒了梦中的人,使他回到现实之中。“依稀是,报道不如归好”,说自己送朋友去北京,还不如让他回去的好。“旅缘未了”,表明自己此次送友,还没有完成。“而今送客邛崃道”,“今”字承上启下,表明自己正在送朋友去北京的路上,而“邛崃道”,则暗示着送友的地方。接着两句写友人的情况:“为问天涯芳草处”,意思是你到京城后,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我的住处?“多管是愁根绕”,意思是你到了京城后,一定有许多忧愁缠绕你。

下片换头四句写自己的态度。“何须商酌前程”,意思是你不要为我考虑前程的事,我要向南方去了。“者谢草江花”两句,写自己即将离开成都。“者谢草”,作者在成都所作诗篇的集名。“绮年才妙”,指年轻有才华,妙笔生花。“九万里、鹏抟扶摇上”,写自己将要远行,如大鹏扶摇直上九天,高飞远行。“眼底瀛洲还小”,意谓眼前所见不过是大海中的三座神山之一罢了。“相看莫笑。”最后两句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感慨。“不才拟向烟波老”意谓我不才,打算像渔翁那样,到江湖中去度日。“一叶青蛉蓑一领”,写自己将来只能做一名卖青蛉伞的老翁。“分付蛩宵沤浇”,意思是我把青蛉的雨伞交给蟋蟀和水牛,任其糟蹋吧!

全词通过送别友人这一事件,表达了诗人壮游天下、不拘礼法、不慕荣利的生活抱负。上片主要写送别之情,下片主要抒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全词语言清新自然,风格豪迈爽朗,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