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也谁烧。酒也谁浇。记年年、爆竹声高。粥难口数,饧少牙胶。正云沉沉,风猎猎,夜迢迢。
灾待神销。福待神徼。醉天公、休再空朝。穷同韩送,邻仿孙邀。愿酒尊盈,饭甑溢,饼铛焦。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竹山体是苏轼在东坡诗中独创的一种格律,其特点是每句三顿,押韵较灵活,不拘平仄声调。“竹山”取意于北宋文学家苏轼。
祭灶:民间习俗,传说灶神上天后,玉皇大帝便要查人间善恶,决定下一年的吉凶祸福。所以家家户户要在这一天祭拜灶神,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竹山体(zuò shān tǐ):苏轼在东坡诗中独创的一种格律,每句三顿,押韵灵活,不拘平仄声调。
灾待神销:灾祸被消除的意思。
福待神徼:福气被增添的意思。
天公:这里指灶神。
空朝:指没有酒可敬奉,没有饭可盛,没有饼可烤的一天。
穷同韩送:穷困时如同朋友一般相互扶持。
邻仿孙邀:邻里之间互相邀请作客。
樽盈:酒满樽。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祭灶风俗,通过描写祭灶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和对家人的深情厚谊。
开头两句:“香也谁烧。酒也谁浇。”词人首先提出了祭祀的问题,即谁来烧香、谁来斟酒。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深意。一方面,它揭示了祭祀活动的庄重性和神圣性,需要有专人负责;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祭祀活动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因为除了烧香、斟酒,还涉及到其他许多准备工作,比如准备祭品、布置场地等等。
词人描绘了一幅热闹而温馨的画面:“记年年、爆竹声高。粥难口数,饧少牙胶。”这里,“爆竹声高”象征着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粥难口数”则反映了节日的丰盛与欢乐;“饧少牙胶”则暗示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与期待。这些细节描写都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文化气息。
接下来的几句:“正云沉沉,风猎猎,夜迢迢。”“云沉沉”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风猎猎”则传达出风的呼啸声和摇曳不定的姿态,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喜庆仪式做着准备;“夜迢迢”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夜晚的漫长和悠远,仿佛是一个永恒的等待或期盼的时刻。
词人转向对灾难的描述:“灾待神销。福待神徼。”这里,“灾待神销”意味着希望神灵能消弭灾祸;“福待神徼”则是希望神灵能带来好运。这两个愿望虽然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都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词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醉天公、休再空朝。穷同韩送,邻仿孙邀。”这里的“醉天公”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休再空朝”则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期望和向往;“穷同韩送、邻仿孙邀”则是一种温馨而亲密的邻里关系。这些愿望既体现了个人的情感需求,又反映了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这首词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和对灾难的祈愿,展现了作者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和对家庭的深情厚谊。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