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壁立,是洪荒何世,撮尘造汝。名号不跻衡华列,混绝虚嚣盘古。拔地千寻,距天一尺,高纳群峰俯。披裘狂客,应能七二同数。
遥怜安石东山,风流裙屐,哀乐中年路。勉把新亭闲涕抑,莫办苍生霖雨。凿空迟通,触周稽伐,谁省愚公苦。黄冠归去,可怜丘壑无主。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山水画的五言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山川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百字令题画,偶逢樵者问山名

释义: 这首诗是以“百字令”为题目,描绘一幅山水画的作品。在欣赏这幅画时,我遇到了一个樵夫,他好奇地询问画中山峰的名字。

译文: 百字令(词牌名)题画,偶然遇到樵夫询问山名。

赏析: 首句点明题画作品的名称,接着引出了与绘画相关的场景——樵夫询问山名。这里的“偶逢”表明这是一种偶然的相遇,而“樵夫”则是一个常见的劳动人民形象,增添了诗作的生活气息。同时,通过樵夫的疑问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嵯峨壁立,是洪荒何世,撮尘造汝。

释义: 画中的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从混沌初开的时代被撮取的尘埃所塑造而成。

译文: 画中的山峰巍峨高耸,仿佛来自洪荒时代,被撮取的尘埃所造就。

赏析: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壮丽景象,通过夸张的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是从混沌初开的时代被撮取的尘埃所塑造而成,既表现了山峰的高峻,也暗示了其历史的悠久。这样的描述使得山峰显得更加神秘和壮观。

名号不跻衡华列,混绝虚嚣盘古。

释义: 山峰的名字并没有位列于古代著名的衡岳、华山等山脉之中,它混然天成,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纷扰。

译文: 山峰的名字并未登上那古老的衡岳或华山之列,它浑然天成,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纷扰。

赏析: 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独特之处,将其与其他著名山脉相提并论,但最终却选择了谦逊和独立。这种表述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山峰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

拔地千寻,距天一尺,高纳群峰俯。

释义: 山峰直插天际,高耸入云,俯瞰下方群山。

译文: 山峰如同一根巨柱般挺拔,高约一千丈,距离天空只有一尺之遥,能够俯瞰下方群峰。

赏析: 第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高远,通过对山峰高度和距离的描述,展现了山峰的威严与崇高。而“高纳群峰俯”则传达了一种包容与俯视众生的气势,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更加壮阔和宏大。

披裘狂客,应能七二同数。

释义: 那些披着皮衣的豪放之士,应当能够与山峰数量相等。

译文: 那些穿着皮衣豪爽洒脱的人,应当能够与山峰的数量相匹敌。

赏析: 最后两句以设问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披着皮衣的豪放之士与山峰数量相等的期待。这里的“披裘狂客”指的是那些不拘小节、豪放洒脱的人,而“七二同数”则是指在山峰众多的环境下,他们的数量也应该相等。这种设定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让读者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印象。

遥怜安石东山,风流裙屐,哀乐中年路。

释义: 我深深怜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后的东山生活,他的风流潇洒与坎坷的人生道路相互交织。

译文: 遥想陶渊明辞官后的东山生活,他的风流潇洒与人生道路上的起伏跌宕相互交织。

赏析: 第五句引入了陶渊明这个历史人物,作为诗人仰慕的对象。通过描绘陶渊明辞官后的东山生活,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古代隐士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人生道路的感慨,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

勉把新亭闲涕抑,莫办苍生霖雨。

释义: 勉强抑制住悲伤的情绪,不去理会百姓的疾苦与困境。

译文: 勉强抑制住悲伤的情绪,不去忧虑百姓的生活与困苦。

赏析: 最后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和人生理想。诗人虽然身在画中观赏山水,但心中仍然关注着社会民生,不忍沉溺于个人的悲伤之中。通过这两句话,诗人展现出了一种淡泊名利、关心天下的高尚情操。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平衡与取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