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寒乍暖暮春天。梅豆小,麦花妍。风梳碧柳一村连。
远岫抹晴烟。残照外、啼鸟和流泉。
【注释】
①乍寒乍暖:天气时冷时暖。暮春天:指春季的末梢,即暮春时节。②梅豆小:指小梅。③麦花妍:形容麦花盛开。④风梳碧柳一村连:风吹绿柳,村村相连,景色宜人。⑤远岫抹晴烟:远处山峰被薄雾笼罩,显得朦胧迷离。⑥残照外、啼鸟和流泉:夕阳西下,鸣叫的鸟儿在溪水边嬉戏,泉水潺潺。
赏析:
这首词写景抒情并举,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暮春景色画卷。全词意境清丽,语言流畅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乍寒乍暖暮春天。梅豆小,麦花妍。风梳碧柳一村连。
远岫抹晴烟。残照外、啼鸟和流泉。
【注释】
①乍寒乍暖:天气时冷时暖。暮春天:指春季的末梢,即暮春时节。②梅豆小:指小梅。③麦花妍:形容麦花盛开。④风梳碧柳一村连:风吹绿柳,村村相连,景色宜人。⑤远岫抹晴烟:远处山峰被薄雾笼罩,显得朦胧迷离。⑥残照外、啼鸟和流泉:夕阳西下,鸣叫的鸟儿在溪水边嬉戏,泉水潺潺。
赏析:
这首词写景抒情并举,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暮春景色画卷。全词意境清丽,语言流畅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更漏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忆多娇”、“秋夜月”。 睡起:醒来。 碧天澄:清澈的蓝天。 滴:滴落。 花外数声残笛:指在庭院的花丛外面传来数声断续的悠扬笛声。 金鸭冷:金鸭形铜制的水壶(古代计时器具)冷了。 玉屏空:屏风空荡荡。 满庭秋影重:庭中落叶堆积,显得沉重。 凤钗坠:凤钗(妇女首饰)掉落在地。 帘卷月光如水:窗帘卷起,月光洒在地上像水一样流淌。 罗袖薄:轻薄的衣袖。
【解析】 本词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咏梳这一日常用品,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这首词上片写梳的形制、材料和工艺;下片写梳的功用及使用情景。全词以梳为题,却从梳的制作工艺入手,细腻地描绘了它的精美。“犀象并檀”一句点明了梳子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修琢巧”三字则概括了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掠遍香丝珂响细”,写出了梳理头发时的情景:用梳子轻轻梳理着头发,那细微的声音仿佛如同珂玉在击打一般
【赏析】 这首词是咏秋的名篇,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中的孤寂之感。上片写秋声、写庭树、写蛩语、写西风、写残更。下片写帘垂、写院宇、写银灯、写芭蕉。全词意境清旷,音调凄婉,情致深细,耐人品味。 乍暖还寒秋欲暮。(注释:初暖和转寒,秋已近黄昏) 不断萧萧,万籁生庭树。(注释:萧萧落叶声不断传来;万籁,各种声音)(译文:秋声阵阵,庭院里的树也发出沙沙声) 寂寞莎阶蛩碎语。(注释
浪淘沙是中国古代一种诗歌的形式,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节序忽惊心。 重九将临。 四时悲乐总由人。 若使椿萱今健在,佳节堪欣。 注释: - 节序:指节日或节气。 - 忽惊心:突然感到心惊。 - 重九将临:即重阳节即将到来。 - 四时悲乐总由人:意思是一年四季的快乐和悲伤都是由人决定的。 - 若使椿萱今健在:如果现在的长辈(椿树)还活着。 - 佳节堪欣
【注释】 1、醉花阴:词牌名,又名“秋蕊珠”。双调,六十字,上片五仄韵,下片四仄韵。 2、窗碧:青绿的窗户。 3、阴沉:天色昏暗貌;形容天空阴暗无光。 4、咽断:指声调低沉哀婉。 5、清商:即《清商曲》,是周朝时宫廷中所用的一种音乐。 6、树冷: 树木因风霜而凋零寒冷。 7、关城:关隘或要塞之地,泛指边塞。 8、摇落:落叶纷纷飘落之意。 9、残荒戍:残破荒芜的边防。 10、薄悻怨齐姬
良夜风来小院,遥天月到疏棂。 西江月:一种古词牌名,此处用来作为诗歌的标题。良夜:美好的夜晚。风来:微风拂过。小院:小巧精致的院子。遥天:遥远的天空。月到:月亮出现在窗棂上。疏棂:稀疏的窗户格扇。 相携姊妹且同行。 相携:一起走,相伴。姊妹:姐妹。且行:一起前行。 踏碎一庭花影。 踏碎:踏过,踩过之意,形容走路时声音很大。一庭:庭院。花影:花朵的影子。 细葛衫黏宿汗,轻罗扇扑流萤。 细葛衫
【诗句释义】 1. 柳外斜阳门掩,花间曲水桥通:描述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斜阳映照在门外的柳树上,而门前的花丛中曲水流经。 2. 小亭西畔疏篱短,步屣尽从容:描写了一个宁静的角落,一个小亭子位于花园的西边,旁边是一段不长的栅栏。作者悠闲地穿行其中,显得十分从容。 3. 鸭唼浮萍声细,蜂黏落蕊香浓:描述了鸭子和蜜蜂在池塘边活动的景象:鸭子在水面上啄食浮萍,而蜜蜂则在花间采蜜。这些声音都很细微
注释: 1. 七娘子:《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一引《荆楚岁时记》云:“汉孝元皇后,名娥皇;舜妻,姓虞氏,常居长沙茶陵县尧山之洞霄宫。今湖南茶陵县西二十里,有舜妃庙。”又,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舜二妃”条亦载此事,谓舜南巡,崩于苍梧,二妃从者追至湘水,闻夫已死,乃哭以殉,自溺而死。事见《史记·五帝本纪》。唐人因事作诗,往往称颂其坚贞不渝之节操。唐李商隐《为女冠简吴彩鸾等》诗云:“天外彩鸾君有信
诗句释义与分析: 第一句:“霭薄烟昏添暝色。” - 注释: 薄雾笼罩,天空昏暗,增添了黄昏的暮色。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景象,薄雾和天色共同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第二句:“叫断归鸿,何处传书帛。” - 注释: 鸿雁在归途中发出叫声,但无法传达书信。 - 赏析: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鸿雁虽远行千里,却无法传递消息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茉莉花》。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翠袖冰肌摇淡月。 万蕊艳晴雪,形容茉莉花的颜色和香气。 沆瀣滴花梢,点入茶瓶,绿乳浇铜叶,用沆瀣和绿乳来形容茉莉花的香气。 凉熏暝箔香清绝,形容茉莉花的香气在夜晚非常浓郁,几乎达到了无法形容的程度。 正倦梳妆发,描绘了作者在茉莉花香中懒洋洋地梳理自己的头发的形象。 偎枕梦醒时,玉颤葳蕤,丝纽珠毬缬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园亭主人不在时,园内花盛开的景象。 “铜环半面涩虾蟆”:园亭主人外出时,园门的铜环被锈蚀,显得有些粗糙。 “鹦鹉睡,懒呼茶”:园中鹦鹉在睡觉,懒得叫人给它倒茶。 “胭脂新湿小窗纱”:胭脂色的窗纱上还沾着昨夜的雨露。 “柳线渐胜鸦”:柳丝渐渐茂盛,超过了乌鸦。 “无人到”,无人欣赏园内美景,无人赏花。 【答案】 译文: 铜环生锈,园门紧闭,园中的鹦鹉在熟睡
注释: 沁园春在画桥西,花月价,贱如泥。 碧城高与粉墙齐,拟把数行题。 题未了,斜日乱莺啼。 译文: 我在画桥西边,看着满地的花瓣和月亮,它们的价值低得像泥土一样。 碧城的高楼和红墙齐平,我打算在上面写几行字。 写完了,斜阳中乱莺在啼叫。 赏析: 这首词是《沁园春·柳》,作者为宋代词人秦观。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词中“花月价,贱如泥”一句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盲风猛雨”为引子,描写了一幅江南水乡图。 首句中的“盲风猛雨拂轻车”,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暴雨中,车马艰难前行的情景。这种景象既突出了风雨之猛烈,又暗示了诗人旅途之艰辛。 颔联“杨柳岸,马蹄沙”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这里的“杨柳”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勃勃生机,而“马蹄沙”则暗示了道路的坎坷不平
【注释】 ①乍寒乍暖:天气时冷时暖。暮春天:指春季的末梢,即暮春时节。②梅豆小:指小梅。③麦花妍:形容麦花盛开。④风梳碧柳一村连:风吹绿柳,村村相连,景色宜人。⑤远岫抹晴烟:远处山峰被薄雾笼罩,显得朦胧迷离。⑥残照外、啼鸟和流泉:夕阳西下,鸣叫的鸟儿在溪水边嬉戏,泉水潺潺。 赏析: 这首词写景抒情并举,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暮春景色画卷。全词意境清丽,语言流畅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描写女子的美丽和情感的抒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首句:“菱花乍启觑分明。” - 注释:这一句描绘了女子刚刚打开菱花镜,仔细端详自己的容貌的情景。 - 赏析:通过“乍启”和“觑分明”两个词,传达了女子在梳妆打扮后,想要细致观察自己面容的心情。 次句:“云鬓拢,玉钗横。”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女子用发簪固定头发的动作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夜凉人静小庭空。花影乱,碧阴重。披襟消受晚槐风。 往事叹匆匆。贪露坐,斜月转梧桐。 注释如下: - 夜凉人静小庭空:夜晚清凉,人们都已安息,庭院里显得格外空旷。 - 花影乱,碧阴重:花朵的影子在地面上交错,绿树的影子又浓又密。 - 披襟消受晚槐风:敞开衣襟,享受着晚风的吹拂。 - 往事叹匆匆:对过去的事情感到叹息和留恋,但时间过得很快,无法停留。 - 贪露坐,斜月转梧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诗的内容。首先理解全句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进行分析。“银床金井晓啼鸦”,银床金井:形容庭院的华丽。晓啼鸦:指乌鸦在黎明时叫。帘额上,衬红霞:指红色的窗帘上,衬着红霞。“同心栀子夜开花”:指夜间开放的花朵。 【答案】 我被鸟鸣声吵醒,看到红色的窗帘上,映衬着红霞
【注释】 织金:织锦。重:厚重。提笔:写文章。双扼臂:双袖交叉在胸前,像扼(拿、捏)住手臂一样。平头:圆的头。吹蜡炙铜笙:吹奏铜笙。叶底弄莺声:莺鸟在树叶上跳跃鸣叫。无好意:无意。顺郎:指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景色的小令。全篇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画:春风送暖,柳枝吐绿,莺飞花笑;诗人身披锦袍,懒洋洋地提笔作诗,却见一只小鸟在柳叶间嬉戏。此景虽幽美宜人
注释: 画眉(女子化妆用的眉笔)才刚刚画好,就马上要换上花饰的帽子。帘上细雨轻轻洒落,篆香已经残存。雀钗金环镶嵌得十分光滑,但感觉却有些涩滞,好像烟雾缭绕着发鬟。 风吹拂过柳丝,让人感到一丝寒意。我青一把,把花冠搭在小栏杆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女子梳妆打扮的词,描绘了一幅细腻、生动的画面。 第一句“画眉才了换花冠”,描绘了女子刚刚完成了画眉的工作,就立刻开始更换花朵装饰的帽子
【注释】 1. 甘州:地名。位于今甘肃张掖市。子溪:即子江,甘州城附近一条河。 2. 昼长:白天时间长,指晚上。人梦:入梦。小红楼:女子的卧室。 3. 横剃枕:横着放置的枕头。 4. 压春愁:春天的忧愁。 5. 绿窗花影袅烟柔:绿窗中花影摇曳,如烟雾般柔和。 6. 乳燕:初生的燕子。坠香篝:掉入香草制成的枕头。 7. 贪睡稳:因睡得很香而睡得很安稳。下帘钩:拉开窗帘。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闺情
【注释】啼鸟:即杜鹃,叫声凄厉。催得碧窗侵晓:催促着将窗户染上一层淡淡的青色。枕边香汗微红:枕头旁边有一丝未干的香气。 【赏析】这首小令写暮春时节的愁思。词人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杜鹃声声叫唤,使闺中少妇从梦中惊醒的情景;接着又描绘出她被噩梦惊起后仍然难以入睡,以及因天气转暖而懒于起床,不愿起来梳妆打扮的情形。全词语言浅近易懂,但意蕴深广,含蓄地表达了闺怨之情
【注释】: 1. 春去。春去。无计可留春住。飞来飞去晴霞。——春天已经离去,我无法留住它。天空中飞舞着五彩缤纷的霞光。 2. 千树万树落花。花落。花落。天涯数声残角。——无数的树木上飘满了凋谢的花,一片片地落下;在天涯的尽头,传来了凄凉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之作,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无奈与伤感。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首句“春去”二字,点明时间
【注释】 莺:黄莺。 睍睆:黄莺鸣声。 燕呢喃:燕子细说。 唤起闺人梦:引起闺中女子对美好春光的怀念。 断句吟成只自怜:吟咏出的句子只有自己独自欣赏,感到孤单寂寞。 【赏析】 “桂殿秋”三字点题,写景抒情皆从秋月落笔。首句写莺声,次句写燕语,以莺、燕声声入耳,渲染了一派清丽幽美的春日景色。“有意闹春天”,是写莺燕之有情。莺声轻快地啼叫,好像在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一样;燕声细柔而悠长
【诗句释义】 “如梦令”是词牌名,此为第一首。 “一带晴山如沐”,意思是远处连绵不断、青翠欲滴的群山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显得格外美丽。"如沐"形容景色清新宜人。 “十里浓花似簇”,意思是路旁十里盛开的鲜花像花朵堆集在一起一样。“浓花”是指花朵鲜艳、繁密。 “鸡犬静无声,幽绝水通茅屋”,意思是鸡狗在安静地休息,没有一点声响;清澈的溪水流淌过茅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鸡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时,注意要理解词句的大意,然后结合注解和注释来理解词句的意思。“晓向高楼凝望”意思是清晨的时候在高楼上望着远方的景物。“远树枝枝红酿”意思是远处的树枝挂满了红色的东西。“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意思是醒来时眼睛朦胧,认为是芙蓉花刚刚绽放。“霜降。霜降”意思是说霜降了。“那是丹枫江上”,意思是说那是丹枫映照在江上的样子。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译文】 秋花锦簇的画堂空无一人,露水浓重,身影重重。栏杆曲曲折折,红袖人倚着栏杆慵懒地倚靠。 轻暖和寒冷,帘子都不卷起,云淡淡,月朦胧。 【赏析】 此词写秋夜闺怨、孤寂愁思。上片首二句写深秋时节庭院中盛开的鲜花,衬托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阑干”三句写主人公独自徘徊于院中,红袖人倚栏而立,但神情倦怠。下片写主人公对寒暑的体察与内心感受。“轻暖”两句写主人公因天气冷暖不定而感到困顿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