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院黄鹂声近。午梦瞢腾初醒。放下水晶帘,一帐明波相映。
无定。无定。飞絮游丝交影。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观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读懂诗作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注释等分析,最后指出其手法并评价其效果。本诗首句“隔院黄鹂声近”点出时令,“午梦瞢腾初醒”,描绘了一幅午睡后醒来的情景。第三句中“放下水晶帘”写诗人在睡梦中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第五句“无定”“飞絮游丝交影”则描写了窗外的景物。
【答案】
译文:隔着院子听到黄鹂的叫声,醒来的时候还迷迷糊糊。放下窗纱,看到外面的波光与窗帘相映成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令,全篇以一个“放”字贯穿,由“放”字引发对外界美景的向往与欣赏,表达了一种闲适、宁静的情怀。
上片写景。首句点出时令;二句写午睡之后醒来,感到有些恍惚;三、四句写从窗纱望去所见之景象:窗外是一片明媚的春景:“隔院黄鹂声近。”午梦方酣,却因黄鹂之声而惊醒。此时,诗人正躺在窗纱下榻的床上,身下铺着一张绣花的床帐子。他一睁眼,便觉得阳光透过纱窗射进来,刺得他眼睛生疼。他连忙把纱窗推开,让阳光洒满整个房间。这时,一阵莺啭燕啼的声音飘进他的耳朵里。他侧耳静听,那声音像是从院里传过来的,十分清晰。他睁开朦胧的双眼,仔细一听,原来不是别的鸟儿的声音,而是黄鹂鸟在枝头欢叫。他不由得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心想:这明月大概是从深林里照出来的吧!于是他又闭上眼睛,任凭那明亮的月光洒满自己的脸庞。
过片写室内观景。五、六句写诗人放下窗纱,看到外面的波光与窗帘相映成趣。诗人之所以要放下窗纱,原来是想看看窗外的景致。可是,当他拉开纱窗时,却发现外面的景象并不尽如人意。原来,他看到的只是院子里那棵柳树上的一片树叶的影子罢了。他失望之余,只好将窗纱重新拉上,继续躺在床上休息。
这首词的构思新颖别致:前半首写了一个梦境中的“放”,后半首写了一个现实中的“放”。前半首写的是在午睡之后,由于黄鹂的歌唱而突然醒来,接着又放下窗户,欣赏到院中美景的过程。后半首写的则是放下窗户后,由于没有发现院中的美景而感到失望的情形。这种前后呼应的结构形式使得这首词显得结构紧凑,富有变化。
此词写景清新明丽,语言浅显易懂。全篇以一个“放”字贯穿,由“放”字引发对外界美景的向往与欣赏,表达了一种闲适、宁静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