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上萧萧雨。絮尽寒蛩语。湘帘不卷篆纹斜。何事秋来,瘦影似黄花。
空庭独坐添惆怅。试向云边望。三三两两雁当楼。今夜边城,梦里有归舟。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本为唐大中初教坊所创之曲,后用作词调。又名“一斛珠”、“彩云归”、“玉壶春”、“同前”。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结句各三句,前后段韵脚不同。《花间集》收有《虞美人》词十首,其中以温庭筠的《虞美人》最为著名。
梧桐叶上萧萧雨:梧桐,落叶乔木,秋季叶变黄或深红色,花白色。萧萧,风声。
絮尽寒蛩语:絮,即棉絮。蛩(qióng),一种昆虫,善鸣。
湘帘不卷篆纹斜:湘帘,湘绣制成的帘子。篆纹,指帘上的花纹。
何事秋来:为何秋天到来?
瘦影似黄花:形容自己像菊花一样消瘦憔悴。瘦影,形容人因思念而消瘦的影子。
空庭独坐添惆怅:在空旷的庭院中独自坐着,更加感到悲伤和惆怅。
试向云边望:试着向天空看。
三三两两雁当楼:三三两两的雁飞过,就像楼前的装饰物。雁,这里指大雁。
今夜边城,梦里有归舟:今天晚上边城的夜景,梦里有回家的船只。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词中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一位女子在庭院里独坐的情景,以及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与愁思,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眷恋之情。
上片起句“梧桐叶上萧萧雨”,描绘了秋夜雨中的凄凉景象。梧桐树是秋天的象征,其叶子飘落的声音如同雨点一般。此时,女子正在屋内独坐,窗外的风雨声让她更加觉得孤单和寂寞。紧接着,“湘帘不卷篆纹斜”一句,通过湘帘的摇曳,进一步衬托了女子内心的忧伤。
下片“空庭独坐添惆怅”,则直接表达了女子的心情。她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庭院中坐着,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和不安。“试向云边望,三三两两雁当楼”两句,通过仰望天空,看到了三三两两的大雁飞过,这让她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念之情。
结尾处“今夜边城,梦里有归舟”,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她知道今晚的月色格外明亮,仿佛可以看到家乡的方向。于是,她希望梦中能够看到亲人的身影,乘着归舟回到他们的身边。
此作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词中的女子形象鲜活灵动,让人感受到了她的喜怒哀乐,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词人在艺术上的精湛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