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恨无人省。最堪怜、电光石火,年华转瞬。猛上心来思往事,难遣五更初醒。梦里唤、高堂不应。挑尽残灯窗月暗,隔花钟、敲动情千顷。寸肠断,泪珠滚。
一春常抱愁兼病。更何况、终天恸绝,蓼莪罢咏。弱息莹莹曾未死,生受销魂光景。频念到、泉台凄冷。日落荒原谁是伴,近清明、几树棠梨影。归鸦噪,东风紧。

【注释】

幽恨:深重的怨恨;省:体谅、理解。最堪怜:最让人怜悯。电光石火:闪电般短促。指时间极其短暂。猛上心来:突然袭来。思往事:思念旧日的人事。难遣:难以排解。五更初醒:深夜醒来。梦里唤、高堂不应:梦中呼唤,却听不到回答。挑尽残灯窗月暗:点尽了残灯,窗外的月光已经昏暗。挑尽:点尽;残灯:未灭的灯火;窗月暗:月光已暗淡。隔花钟、敲动情千顷:隔着花树的钟声,敲击着感情的千万顷。寸肠断,泪珠滚:伤心悲痛,泪水不断滴落。

一春常抱愁兼病:整个春天都带着忧愁和疾病。更何况:何况;终天恸绝:终生哀悼。蓼莪罢咏:祭奠蓼莪(古乐府篇名)之诗而作罢了。弱息莹莹:年幼时身体瘦弱,晶莹发亮。曾未死:还没有死。生受销魂光景:生前忍受不了的悲伤。销魂:极度忧伤。频念到:频频思念到。泉台凄冷:死后埋葬在泉水旁边,凄凉冷清;泉台:墓地;凄冷:凄凉冷清的样子。近清明:接近清明节时节。几树棠梨影:有几棵树的棠梨树影子。棠梨影:即棠梨树的影子。归鸦噪,东风紧:归巢的乌鸦叫得很厉害,春风又刮得很紧。

【赏析】

《金缕曲·感怀》是清代词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全词语言简炼质朴,意境开阔深远,感情沉郁悲壮,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怀。

“幽恨”三句写自己对往事的思念。“幽恨无人省。”幽恨,深仇大恨,无处诉说。“最堪怜”,最为令人哀怜的是,自己的深仇大恨像闪电石火一般,转瞬即逝,转眼间就烟消云散了。“猛上心来思往事”,忽然之间,心头涌起思念往事的感情。“难遣五更初醒。”五更,即凌晨五更,古人一夜分五更,故称五更为夜半、五更等。五更一过,人就开始清醒,开始思考事情了。可是,这思绪却无法排解。“梦里唤、高堂不应。”梦中呼唤,却得不到回音。“梦里唤、高堂不应。”高堂,这里指作者的家,也指朝廷。“梦里唤、高堂不应。”作者梦见过去在朝廷做官时向皇帝请愿的情形,但梦醒后,皇帝却不理睬他的请愿要求,不给他答复。“挑尽残灯窗月暗,隔花钟、敲动情千顷。”用残灯挑尽,把窗前月亮照得一片阴暗,只听到隔着花篱的钟声敲打着,触动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寸肠断,泪珠滚”。心中悲痛到了极点,泪水不断地流淌下来。“一春常抱愁兼病。”整个春天都带着忧愁和疾病。“更何况,终天恸绝。”更何况,终身哀悼也不足以表达他心中的悲痛。“弱息莹莹曾未死,生受销魂光景。”幼年时体弱多病的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去世,生前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频念到,泉台凄冷。”频频地想到坟墓里,感到十分凄凉冷清。“日落荒原谁是伴?”太阳落下荒原的时候,有谁与我相伴?“近清明,几树棠梨影。”清明节即将来临,有几棵树棠梨树的影子。“归鸦噪,东风紧。”归巢的乌鸦叫得很厉害,春风又吹得很紧。“归鸦噪,东风紧。”归巢的乌鸦在树上乱叫,春风又吹得特别猛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