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香筠,煨宿火,椒眼巧于珠络。消受十分春,银荷外,镇日相守翠云幕。不成孤酌。新上脸桃花浓萼。同是一片冰心,者温存小红方觉。
坐清漏南宫,罗巾单薄。谁化得春冰泪落。窗前馀灰拨处,印鞋尖缓步妆阁。猧儿解伴寂寞。甚暗里钻人裙角。只深夜撇了冬郎抱,怎生睡著。
【诗句】
阳春曲熏笼
织香筠,煨宿火,椒眼巧于珠络。消受十分春,银荷外,镇日相守翠云幕。不成孤酌。新上脸桃花浓萼。同是一片冰心,者温存小红方觉。
【译文】
在熏笼里点燃了香气袅袅的香草,用小火慢慢烘干着夜晚的露水,把花椒的籽儿缝成细密如珠的网罩。这香气浓郁的熏笼,让人沉醉在这春天的气息中。外面的天空是明亮的银白色,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里的美好时光。诗中提到的“熏笼”是一种古老的取暖器,通常由竹子、艾草等制作而成,能够散发出宜人的气息。诗中通过描绘熏笼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温暖时刻的喜爱和怀念。
首句“织香筠”中的“筠”指的是竹的一种嫩芽,用来编织香笼,说明诗人正在享受一个宁静而温暖的早晨。接着,“煨宿火”中的“宿火”意味着夜晚遗留下来的余热仍在继续燃烧,为清晨带来温暖。这里的“烟”和“暖”都是对氛围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感觉。
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窗外的景色。“椒眼巧于珠络”,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花椒籽比作珍珠般的饰品,形象地描绘了花椒籽的形状和色彩,也暗示了花椒籽的美丽和精致。而“消受十分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之情。这里的“春”不仅代表了季节,还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银荷外,镇日相守翠云幕”中的“银荷”可能是指荷花,代表着夏天的清新与纯洁。而“翠云幕”则形容了室内装饰的豪华美丽,以及室外自然美景的映衬。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不成孤酌”中的“孤酌”可以理解为独自一人饮酒,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或者某种无奈。然而,随后的句子“新上脸桃花浓萼”却给出了另一种解读,这里的“新上脸”指的是脸颊上新长出的桃花,暗示了诗人青春活力的状态。而“桃花浓萼”则形容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同是一片冰心,者温存小红方觉”中的“冰心”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内心纯净无瑕,如同冬日里的冰块一样晶莹剔透。而“温存小红方觉”则表明只有那些被呵护和关爱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份温暖。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内心纯洁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清夜独坐的情形。他坐在清冷的南宫之中,手中只握着一条简单的罗巾。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渴望。
最后一句“甚暗里钻人裙角”描绘了一种隐秘而巧妙的行为,可能是诗人偷偷地进入某个人的家中或房间。这里的“暗里”表示行动发生在昏暗的环境中,强调了其隐蔽性。而“钻人裙角”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偷偷潜入的行为,同时也暗示了他与对方之间的某种关系或情感纠葛。
最后一句“只深夜撇了冬郎抱,怎生睡著”,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这里的“冬郎”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人物的名字或代称,而“撇了”则表示两人之间的分离或离别之意。诗人在深夜时分离开对方怀抱,不禁感到困惑和失落,以至于难以入睡。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也揭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