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告别,便晓钟交代,一杵新冬。略似阳关三进酒,天涯寒士途穷。萤火长门,蛛丝团扇,三十六离宫。并无馀地,一声南雁愁中。
白帝归向何方,欲留不得,如梦杳无踪。不信有情天不老,炼成顽石鸿蒙。万念如潮,五更吹角,黄叶下西风。河梁枕上,闻鸡漫蹴司空。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壶天春晓”。
送秋:即送别秋天。
秋光告别,便晓钟交代,一杵新冬——秋天的景色即将告别,随着晓钟声,迎来了新的冬天。
略似阳关三进酒,天涯寒士途穷——就像《阳关三叠》那样,在旅途中,我喝着酒,却感到前途艰难,像天涯的游子一样,走投无路。
萤火长门,蛛丝团扇,三十六离宫——萤火虫的光点如同长门宫中的灯火,蛛网如团扇一般,而那三十六座宫殿,都是被蛛网所困。
并无馀地,一声南雁愁中——没有余暇之地,只能听到远处传来南飞的大雁的哀鸣之声,充满了忧愁。
白帝归向何方,欲留不得,如梦杳无踪——我渴望能够留住时间,但是时光不能停留,就像梦中的景象一样,无法捉摸。
不信有情天不老,炼成顽石鸿蒙——不相信有情的人可以长生不老,因为只有像顽石一样的无情之人才能永恒存在。
万念如潮,五更吹角,黄叶下西风——我的思绪就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而在五更时分,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树叶在秋风中飘落。
河梁枕上,闻鸡漫蹴司空——在黄河之畔的小桥上,听到鸡鸣之声,不禁想起那些已经离去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离开江陵赴夔州时。当时苏轼已从王安石变法的政敌变为支持者、支持者。他因对变法持反对态度,被派到偏僻的湖北、四川一带任地方官。这首词是他在江城离别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词。
全词以送别为题,抒发了作者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