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回首。元夜笙歌元夜酒。底处销魂。二月垂杨二月莺。
杨枝解舞。走马章台常见汝。莺也能歌。手把双柑唤奈何。

减字木兰花 · 城南试马作

花前回首,元夜笙歌共欢畅。
二月垂杨,莺啼婉转似诉情。

杨枝解舞,走马章台常相逢。
手把双柑,奈何莺语唤人愁。

注释:

  • ①花前回首:花前回望,形容女子在繁花丛中回望的情景。
  • ②元夜笙歌:元夜,即元宵节,笙歌,指歌舞升平的场景。
  • ③底处销魂:何处能让人销魂,形容极度的思念之情。
  • ④二月垂杨:二月时杨柳开始发芽生长,垂杨即柳树。
  • ⑤二月莺:指二月里鸣叫的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⑥杨枝解舞:古代的一种舞蹈,以杨柳为道具,舞者手持杨柳枝条起舞。
  • ⑦手把双柑:手中拿着两个柑橘,用来比喻对某人深深的怀念或相思。
  • ⑧奈何:如何,表达一种无奈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樊增祥于清光绪年间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佳节时的繁华景象与人物情感。首句“花前回首”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热闹而又充满诗意的场合,而接下来的“元夜笙歌”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热烈的气氛,使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喜庆。

诗人并没有被这种表面的欢快所迷惑,而是通过“二月垂杨”与“二月莺”这两个意象,巧妙地揭示了背后的寂寞与哀愁。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节日的喧嚣,也有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杨枝解舞”和“手把双柑”则更是点睛之笔,不仅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更通过这种互动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双柑”这一物品,暗喻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深牵挂与不舍,使得整个诗歌的主题——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减字木兰花·城南试马作》不仅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繁华景象的诗歌,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与不舍,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