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声歇。又小麦送秋,脆圆迎节。彩剪罗睺,绫黏猛虎,都与钗符差列。笑唤谢家儿女,绣带香囊亲结。动翠袖,看白团扇底,清风徐发。
佳绝。雕槛外,一树安榴,红神嵰山雪。最忆昆池,龙舟夺锦,画鼓如雷敲彻。此日未央行殿,墨拓钟葵高揭。玉窗晚,剩珠帘半卷,纤纤娥月。

喜迁莺 · 端午

流莺声歇。又小麦送秋,脆圆迎节。彩剪罗睺,绫黏猛虎,都与钗符差列。笑唤谢家儿女,绣带香囊亲结。动翠袖,看白团扇底,清风徐发。

佳绝。雕槛外,一树安榴,红神嵰山雪。最忆昆池,龙舟夺锦,画鼓如雷敲彻。此日未央行殿,墨拓钟葵高揭。玉窗晚,剩珠帘半卷,纤纤娥月。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咏人七夕的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上片写七夕节景。“流莺声歇”四句,写七夕节物。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人们用各种方式欢庆这个节日。“彩剪罗睺”,指用彩色绸缎做成的各种小动物、花鸟等装饰品;“绫黏猛虎”,指用绫罗绸缎把猛虎做成各种形状;“钗符差列”,指用钗子和符纸做成的各种饰品。这些都是古代女子七夕时所佩戴之物。“笑唤谢家儿女”,指笑语嬉戏地呼唤自己的儿女们来参加庆祝活动。“绣带香囊亲结”四句,写儿女们为父母缝制香囊。香囊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饰物,以香料装在丝绢袋子里,用来辟邪驱疫。这几句写的是儿女们为父母缝制香囊的情景。“动翠袖,看白团扇底,清风徐发”五句,写儿女们看到自己母亲手中的团扇,就轻轻摇动着翠色的衣袖,看那从团扇底下透出的凉风徐徐吹拂过来。这里既写出了儿女们的调皮可爱,也写出了母亲的慈爱深情。

下片写七夕节的活动。“佳绝”三句,写在七夕这天,人们欢聚一堂,欣赏昆剧,观赏舞龙舞狮。“雕槛外,一树安榴”两句,写在七夕这天,人们欣赏昆剧时,窗外有一树榴花盛开,犹如一座雪山一样洁白。“最忆昆池”三句,写人们在七夕这天,欢聚一堂时,还不忘到昆池去观看龙舟竞渡比赛。“此日未央”三句,写在七夕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时,还不忘到未央宫去参观陈列的青铜器。“墨拓钟葵高揭”两句,写作者在七夕这一天,还在忙于抄写铜钟上的铭文。“玉窗晚”三句,写在七夕这一天,作者还在忙着整理书房里的书架。“剩珠帘半卷,纤纤娥月”,写在七夕这一天,作者还在忙着收拾书房里的书架。

整首词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