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谁家局。楝花时、青蚕豆嫩,紫樱桃熟。留客南窗闲煮饼,祇办溪鱼野蔌。任金耳、天街驰逐。看画吃茶吾本分,有苏髯、怪石文同竹。帘不卷,玉钩曲。
倚书为命闲为福。且随缘、如凫泛泛,似鸡粥粥。衫笏要存儒者气,醋淬头巾一幅。又衣桁、南风吹溽。倘到清淮俯明镜,笑长官、衫色春波绿。书与律,且兼读。
注释:在谁家的院子里煮着鸡黍,楝花盛开时,蚕豆嫩绿,紫樱桃成熟。我留下客人在南窗下悠闲地煮着饼,只是准备一些溪鱼野菜,享受金耳和天街的驰逐。看画吃茶是我的本分,有苏髯、怪石文同竹。窗帘不卷起,玉钩曲折。
倚书为命闲为福,且随缘如凫泛泛,似鸡粥粥。衫裤要存儒者之气,醋淬头巾一幅,又衣桁南风熏湿衣襟。倘若到了清淮俯明镜,笑长官衫色春波绿。书与律,且兼读。
赏析:这是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词的开头“鸡黍谁家局”中的“鸡黍”,是指家常饭菜,象征着温馨和亲切的氛围;“谁家局”则表示这是一个聚会或者宴会的场景。这里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和谐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词的第二句“楝花时、青蚕豆嫩,紫樱桃熟。”则是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和农事活动的繁忙。楝花开放的季节,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而青蚕豆和紫樱桃则是春天的果实,它们的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到来。这些元素都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词的第三句“留客南窗闲煮饼,祗办溪鱼野蔌。”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在南窗下煮饼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舒适的感受。而溪鱼野蔬作为菜肴,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丰富。这些元素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珍视。
词的第四句“任金耳、天街驰逐,看画吃茶吾本分。”则是表达了自己的爱好和文化修养。金耳指的是珍贵的耳环,天街是古代京城的大街小巷,这里的“驰逐”意味着追逐时尚和潮流。然而,作者却选择了看画吃茶,这种生活方式显得更加悠闲和自在。他享受着艺术带来的愉悦和心灵的平静,这正是他的本分。
词的第五句“帘不卷,玉钩曲。”则是描绘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帘子不卷起,而是用玉钩勾住,形成了优美的曲线。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主人的品味,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词的第六句“倚书为命闲为福,且随缘如凫泛泛,似鸡粥粥。”则是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乐趣;而随遇而安则如同凫鸟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荡,或如鸡群在粥中悠闲自得地进食。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词的第七句“衫裤要存儒者之气,醋淬头巾一幅,又衣桁南风熏湿衣襟。”则是强调了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者认为,作为一个文人墨客,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儒者的风范和气质。因此,他选择用醋来浸泡头巾,以此来保持自己的儒雅形象;同时,他也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活动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词的第八句“倘到清淮俯明镜,笑长官衫色春波绿。”则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前往清淮(指淮河)欣赏美景并照见自己的影像,同时也希望看到长官的衣衫呈现出春波绿色的景象。这种期望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词的第九句“书与律,且兼读。”则是强调了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法律条文,都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对象,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进步的追求。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品质和才华,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