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郭红芳。谁比似、西湖六月风光。水天无暑,柔橹荡处悠扬。三竺浮岚笼竹树,六桥软涨狎鸳鸯。尽徜徉。
绿荷四面,人在中央。秦淮那便让此,有山温水腻,粉艳脂香。十里珠帘,而今一片沧桑。少年游迹寄处,猛回首,烟云劫一场。休惆怅,趁花间酒熟,沉醉鸥乡。
瑶台聚八仙同人湖上赏荷座客有谈秦淮风景者感赋
绕郭红芳。谁比似、西湖六月风光。水天无暑,柔橹荡处悠扬。三竺浮岚笼竹树,六桥软涨狎鸳鸯。尽徜徉。
绿荷四面,人在中央。秦淮那便让此,有山温水腻,粉艳脂香。十里珠帘,而今一片沧桑。少年游迹寄处,猛回首,烟云劫一场。休惆怅,趁花间酒熟,沉醉鸥乡。
【注释】
- 瑶台:指天上的宫殿,这里借指仙境。
- 聚八仙:聚集八位神仙,这里借指文人雅士。
- 同人湖上:在湖上共同赏荷花。
- 谈秦淮风景:谈论秦淮河的风景。秦淮河是流经南京市中心的一条河流,以美丽的景色而闻名。
- 绕郭红芳:环绕着城的红莲。
- 谁比似:比得上什么?
- 西湖:即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 六月风光:六月的风光。
- 水天无暑:水天之间没有炎热的感觉。
- 柔橹:轻柔的船桨。
- 三竺:指灵隐寺附近的三个山峰,相传为佛祖舍身的地方。
- 浮岚笼竹树:云雾缭绕,笼罩着竹林和树木。
- 六桥:指南京的石城桥等六个桥梁。
- 软涨:水面上涨的样子。
- 狎鸳鸯:戏水鸳鸯。
- 绿荷四面:四周都是绿色的荷叶。
- 人在中央:自己处于中间的位置。
- 秦淮那便让此:秦淮河畔不能与之相比。
- 山温水腻,粉艳脂香:形容秦淮河两岸景色的美丽。
- 珠帘:用珍珠做成的窗帘。
- 烟云劫场:形容世事如烟云般变幻莫测。
- 休惆怅:不要感到悲伤。
- 趁花间酒熟,沉醉鸥乡:趁着花间美酒正好时,醉倒在鸥鸟的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对杭州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杭州西湖的自然景色进行了细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绕郭红芳。谁比似、西湖六月风光”描述了杭州市区的景色。诗人通过对比杭州和其他地方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自豪之情。他认为西湖的景色无与伦比,与其他地方相比更胜一筹。
颔联“水天无暑,柔橹荡处悠扬”则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描写水天之间没有炎热的感觉,以及柔和的船桨在水面上摇曳的场景,表现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
颈联“三竺浮岚笼竹树,六桥软涨狎鸳鸯”则具体地描绘了西湖中的景物。诗人通过描述三竺(指灵隐寺附近的三个山峰)上的飘渺云雾,以及石城桥等六个桥梁上的软绵绵的水波,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西湖画卷。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水中戏水的鸳鸯,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尾联“绿荷四面,人在中央。秦淮那便让此,有山温水腻,粉艳脂香。十里珠帘,而今一片沧桑”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杭州西湖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将西湖与秦淮河畔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深深喜爱。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认为现在的西湖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美丽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深深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