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拖筇去,把湖光山色,揽归无际。桑叶染黄橙衬绿,云画夕阳红里。下下高高,行行止止,不尽登临意。冷风扑面,湿衣无数空翠。
遥认萝薜深深,柴扉半掩,有故人高寄。且觅村醪呼酒伴,块磊胸中消未。明日幽寻,琉璃万顷,又棹扁舟矣。山灵应笑,千秋此客能几。
百字令
词牌名。又名“碧山词”。双调,九十四字或一百零八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六仄韵,前后片各两仄韵转用三平韵。此篇前阕起韵,後阕起韵,每阕起首句可借对仗之助,以收音调之奇。如“醉拖筇去”与“把湖光山色”皆四平韵,而“揽归无际”与“不尽登临意”则同为三平韵。又,“遥认萝薜深深”,与“柴扉半掩”皆三仄韵,而“有故人高寄”与“又棹扁舟矣”则同是六平韵。(《草堂诗余别集》)
译文:我拖着筇竹杖,带着欣赏湖光山色的心情,尽情地游览。桑叶染黄橙衬绿,云画夕阳红里。行止不定,攀登高处,俯瞰低处,尽览江山的壮美风光。冷风扑面,湿衣无数空翠。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词小令,全词写自己泛舟游览湖光山色,抒发了作者游览山水时的喜悦心情。
“醉拖筇去,把湖光山色,揽归无际”这几句写自己带着欣赏湖光山色的心情,尽情地游览。“醉拖筇去”中的“筇竹杖”指筇竹制成的手杖。筇竹是一种可以供人坐卧的植物,古人常用来制作轻便的手杖。“揽归无际”中的“揽”意为“采摘”、“摘取”。“无际”意为无边无涯、无穷无尽。这里形容湖光山色被诗人尽情地采摘、摘取,并尽收眼底。
“桑叶染黄橙衬绿,云画夕阳红里。”这两句描写了湖光山色的美景。“桑叶染黄橙衬绿”,这里的“桑叶”指的是桑树的叶子。“染黄”是指叶子变黄的意思。“橙”是指橙色的果实或树叶。“衬绿”是指衬托出绿色的景色。“云画夕阳红里”中的“云画”是指像画一样的美丽景色。“夕阳”在这里代指落日。“红里”是指夕阳的颜色里包含了红色。这里比喻出夕阳如同美丽的云画。
“下下高高,行行止止,不尽登临意。”这几句描写了自己的登山观景之情。“下下高高”中的“下下”指的是下山的路。“高高”指的是山上的路。“行行”是指行走的样子。“止止”是指停留的意思。“不尽登临意”中的“登临”是指登上山顶的意思。“不尽”是指没有尽头的意思。“登临意”是指在登山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或者想法。这里表现了自己不断攀登山峰,想要看到更美丽景色的决心和愿望。
“冷风扑面,湿衣无数空翠。”这两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冷风扑面”中的“冷风”是指冷飕飕的风。“扑面”是指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湿衣无数空翠”中的“湿衣”是指衣服被风吹湿了。“空翠”是指天空中飘荡的绿色植被。这里形容自己在登山过程中被冷风吹得满身湿透,却仍然坚持观赏着空中飘荡的绿色植被。
“遥认萝薜深深,柴扉半掩,有故人高寄。”这几句描写了自己寻找故人的情思。“遥认萝薜深深”中的“遥认”是指远远地认出了某人的意思。“萝薜”是指藤萝和薜荔。“深深”是指深深的山岭或者庭院。“柴扉半掩”中的“柴扉”是指用木头搭建的门。“半掩”是指部分敞开的意思。“有故人高寄”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或者旧情人。“高寄”是指寄居在高处的意思。这里形容自己通过门缝隐约看到了一位老朋友居住的地方。
“且觅村醪呼酒伴,块磊胸中消未。”这两句描写了自己的饮酒之乐。“且觅村醪呼酒伴”中的“村醪”是指农家酿制的甜酒,也可以称之为米酒。“呼酒伴”是指呼唤朋友一起喝酒的意思。“块磊胸中消未”中的“块磊”是指杂乱无章的意思。“消未”是指尚未消解完的意思。这里形容自己和朋友一起畅饮,让心中的忧愁消散殆尽。
琉璃万顷,又棹扁舟矣。”这几句描述了自己再次出发的打算。“明日幽寻”中的“幽寻”是指隐居山林的意思。“琉璃万顷”是指湖泊广阔无边的意思。“又棹扁舟矣”中的“棹”是指划桨的意思。“扁舟”是指小船的意思。这里形容自己计划再次出发,前往深山老林中去隐居生活,体验一下隐居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