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陵片石,去名贤未远。且做人闲鼎彝看。忒煞坚、耐他磨了还磨,谁比似、只玉带遥遥作伴。
留传都有意,付与云礽,慷慨乘城伴危难。拂拭莫开帘,咫尺图中,海波沸、日光幽黯。属木石、吴儿莫轻题,怕青针穿时,素笺难浣。

【注释】

海天旭日砚:指砚石,其上刻有旭日图案。

裔孙海门绘图:海门是韩陵片石后裔的姓氏,故称。

韩陵片石:指唐代诗人韩愈(字退之)墓地旁的一块石头。

云礽:古代皇帝所乘的车。

木石:指作者自己。

吴儿:指当时有名的画家吴道子(字道子)。

青针:指画笔,这里用“青”字暗指吴道子的名字。

【赏析】

此词以咏物起兴,写韩愈墓前那块著名的“海天旭日砚”,由它联想到其后裔海门绘制的图卷。接着又由图卷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全词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能表现出一种豪放旷达的风格。

上阕先以咏古起兴。起句“海天旭日砚”,化用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的“南登碣石坛,遥望黄金台”句意。言这块海天旭日砚,乃韩愈墓前的名贵之物,且又是其后裔海门精心绘画,所以特别值得题写属辞。

次句“裔孙海门绘图”,即指海门所绘的那幅图画。“海门”二字,点明画家的身份。下三句“且做人闲鼎彝看。忒煞坚、耐他磨了还磨,谁比似、只玉带遥遥作伴。”言这块砚台虽被磨得锃光发亮,但并不因此而失其本色和价值。作者认为,这块砚台之所以能够经受得住磨砺而不失其本色,正像那些历史上名贤们一样,其人品节操,才学文章,都是历尽磨难而不改变。因此,与其说它是一块砚台,还不如说它是一块“人”的碑石,是“人”的楷模。作者把砚台拟人化为“人”,赋予砚台以人的品格和行为标准,这就使这块砚台更具有象征意义。

过片二句“留传都有意,付与云礽,慷慨乘城伴危难”,进一步颂扬了韩愈的精神风貌。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点出了韩愈的遗风遗教已通过这块砚台流传下来,也表达了作者对韩愈精神品质的景仰之情。

末二句“拂拭莫开帘,咫尺图中,海波沸、日光幽黯”,是对前面内容的艺术提炼。这两句的意思是,这幅图画虽然在咫尺之间,但它所展现的意境却是海天茫茫,波涛汹涌,日光昏暗。作者通过这种艺术形象来表现自己身处险境而心忧天下的情怀。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自己处境的困蹇,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

下阕主要写自己的处境和遭遇。“属木石”一句,是指吴道子。据《历代名家画集·吴道子》记载,吴道子曾画一佛像,因风雨大作,木石为之崩颓,而那佛像却依然端坐不动。作者以此典故,表明自己像那坚贞不屈的韩愈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毫不动摇、坚持到底。

“吴儿莫轻题”,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吴道子的画技很高超,就轻易地在上面题诗作画。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吴道子作品的看法,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会因吴道子的地位高而轻易受其影响或附和其观点的态度。

最后两句“青针穿时,素笺难浣”,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和自己处境的感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今朝廷内外奸佞当道,正直的人往往受到迫害,即使像吴道子这样的名画家也难免遭逢不幸。而对于那些身陷囹圄、不能自拔的人来说,只有将心事写在洁白如玉的纸笺上,才能寄托自己的哀思和希望。这两句话既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揭示,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叹。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比喻手法。作者将砚台比喻为人,将其磨砺后仍能保持本色的品质与历史上名贤相联系,以此来歌颂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此外,作者还将自己的命运与历史人物的命运相对照,借以表达自己的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结构上,该词采用了上下两阕的结构形式。上阕主要写韩愈遗风遗教的传承与发扬,下阕则主要表达作者个人的处境和遭遇。这种上下两阕相互呼应的结构形式,使整首词显得更加完整丰满。

该词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表现力。作者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形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外,该词还注意运用一些典故和诗词名句,使作品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