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蜂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余廿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
临池心解
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蜂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余廿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
注释:
- 书路小道夫:书法的入门之路是艰难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 岂能易?用笔便成大家、名家:“岂能容易?”表示对书法技艺的追求是不容易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高手。
- 用笔便是大家、名家:指书法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 飞鸿戏海,舞鹤游天:比喻书法作品中的意境深远,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一般美妙。
- 太傅之得意:指的是太傅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认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 羲之之赏心:指的是羲之对作品的欣赏和喜爱。
- 临《乐毅论》十五日:学习书法的时间有限,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领悟到其中的精髓。
- 深悟藏蜂之妙:指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隐藏在作品中的美。
- 回腕藏锋:指书法作品中的笔势变化丰富而巧妙。
- 转妙:指书法技艺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中达到了新的境界。
- 取所主书摹写数月:指在掌握了自己的风格后,开始模仿其他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练习。
- 飞动之态,尽入笔端:指书法作品中的动态和气势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笔触之中。
- 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指书法作品虽然整体结构规范,但用笔却充满了变化和活力。
- 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指书法技艺在不断的挑战和突破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三年:指经过三年的努力和实践,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描述和感悟,表达了对书法技艺追求的决心和毅力。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羲之之赏心”等,形象地描绘了书法作品中的意境和美感。同时,诗人还强调了学习书法要坚持不懈,不断挑战自我,以达到更高的境界。整首诗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热爱书法的朋友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