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衙门,大人就坐堂,叫把布呈上去,看了一看,就拍着惊堂问道:‘你这布那里来的?’他说:‘我乡下买来的,’又问:‘每个有多少尺寸?’他说:‘一个卖过五尺,一个卖过八尺五寸。’大人说:‘你既是零卖,两个是一样的布,为甚么这个上撕撕,那个上扯扯呢?还剩多少尺寸,怎么说不出来呢?’叫差人:‘替我把这布量一量!’当时量过,报上去说:‘一个是二丈五尺,一个是二丈一尺五寸。’

“大人听了,当时大怒,发下一个单子来,说:‘你认识字吗?’他说;“不认识。’大人说:‘念给他听!’旁边一个书办先生拿过单子念道:‘十六日早,金四报:昨日太阳落山时候,在西门外十五里地方被劫。是一个人从树林子里出来,用大刀在我肩膀上砍了一刀,抢去大钱一吊四百,白布两个:一个长二丈五尺,一个长二丈一尺五寸。’念到此,玉大人说:‘布匹尺寸颜色都与失单相行,这案不是你抢的吗?你还想狡强吗?拉下去站起来!把布匹交还金四完案。’”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首诗是出自《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金四的人在被抢后,被一个叫做老残的读书人帮助,最后成功破案。下面是诗句及其注释:

到了衙门,大人就坐堂,叫把布呈上去,看了一看,就拍着惊堂问道:你这布那里来的?他说:我乡下买来的,又问:每个有多少尺寸?他说:一个卖过五尺,一个卖过八尺五寸。大人说:你既是零卖,两个是一样的布,为甚么这个上撕撕,那个上扯扯呢?还剩多少尺寸,怎么说不出来呢?叫差人:替我把这布量一量!当时量过,报上去说:一个是二丈五尺,一个是二丈一尺五寸。    
  • 注释:
  1. “到了衙门” —— 进入官府,开始审理案件。
  2. “大人就坐堂” —— 衙主张庭,正式开始审讯。
  3. “叫把布呈上去” —— 让犯人呈上所卖的布匹。
  4. “看了一看” —— 查看布匹。
  5. “就拍着惊堂问道” —— 用拍桌子的方式质问犯人。
  6. “这布那里来的?” —— 询问布匹的来源。
  7. “一个卖过五尺” —— 指其中一个布匹长度。
  8. “一个卖过八尺五寸” —— 指另一个布匹长度。
  9. “为甚么这个上撕撕,那个上扯扯呢?还剩多少尺寸,怎么说不出来呢?” —— 质问他为什么两个布匹尺寸不同,并且无法解释剩下的布匹尺寸。
  10. “叫他:替我把这布量一量!” —— 命令他测量布匹的长度。
  11. “当时量过” —— 测量结果已经给出。
  12. “报上去说” —— 报告测量结果。
  13. “一个是二丈五尺,一个是二丈一尺五寸” —— 这是被抢劫的两块布的确切尺寸。
  14. “玉大人说:‘布匹尺寸颜色都与失单相行’ —— 意思是抢劫犯描述的两块布的尺寸和颜色都与报案时丢失的布相符。
  15. “这案不是你抢的吗?” —— 怀疑抢劫犯是此案的罪犯。
  16. “你还想狡强吗?” —— 质疑抢劫犯是否还在隐瞒事实。
  17. “拉下去站起来” —— 将抢劫犯拉下去审问。
  18. “把布匹交还金四完案” —— 把抢来的布还给报案者。

”`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关于抢劫案的审判过程,展现了正义的实现、贪婪和欺诈的败露,以及法律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想要传达的道德观念和正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