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已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那下的阶雪已有了七八寸深,走不过去了。只有这上房到大门口的一条路,常有人来往,所以不住的扫。那到厢房里的一条路已看不出路影,同别处一样的高了。东造叫人赶忙铲出一条路来,让老残回房。推开门来,灯已灭了。上房送下一个烛台,两支红烛,取火点起,再想写信,那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只好睡了。
到了次日,雪虽已止,寒气却更甚于前。起来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生了一个大火盆,又叫买了几张桑皮纸,把那破窗户糊了。顷刻之间,房屋里暖气阳回,非昨日的气象了。遂把砚池烘化,将昨日未曾写完的信,详细写完封好,又将致刘仁甫的信亦写毕,一总送到上房,交东造收了,
诗句:
老残游记 · 第七回 · 借箸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
译文:
《老残游记》中,第七回中描述了老残在游览的过程中,用筷子代替算盘,为一县出谋划策;又在闲暇时去拜访各地的书商。
注释:
- “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清代作家刘鹗(1857—1909)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共22回。该书通过对主人公老残的游历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世态炎凉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老残游记》中,第七回主要讲述了老残在游玩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 “借箸代筹一县策”: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用筷子代替算盘来筹划一个县的政策。这里指的是老残用筷子帮助一县制定政策。
- “纳楹闲访百城书”:这句诗的意思是在闲暇之余去拜访各地的书商。楹,指门楹,即门柱。这句话表达了老残在空闲时间喜欢四处走动,结交朋友,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的意愿。
赏析:
老残游记中的第七回是一段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通过老残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这一回也是全书的一个高潮部分,通过老残的经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