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道:“听这声音,离此尚远,何以窗纸竟会震动,屋尘竟会下落呢?”黄龙道:“这就叫做虎威。因四面皆山,故气常聚,一声虎啸,四山皆应。在虎左右二三十里,皆是这样。虎若到了平原,就无这威势了。所以古人说:龙若离水,虎若离山,便要受人狎侮的。即如朝廷里做宫的人,无论为了甚么难,受了甚么气,只是回家来对着老婆孩子发发标,在外边决不敢发半句硬话,也是不敢离了那个官。同那虎不敢去山,龙不敢失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子平连连点头,说:“不错,是的。只是我还不明白,虎在山里,为何就有这大的威势,是何道理呢?”黄龙子道:“你没有念过《千字文》么?这就是‘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的道理。虚堂就是个小空谷,空谷就是个大虚堂。你在这门外放个大爆竹,要响好半天呢。所以山城的雷,比平原的响好几倍,也是这个道理。”说完,转过头来,对女子道:“玙姑,我多日不听你弹琴了,今日难得有嘉客在此,何妨取来弹一曲,连我也沾光听一回。”玙姑道:“龙叔,这是何若来!我那琴如何弹得,惹人家笑话!申公在省城里,弹好琴的多着呢,何必听我们这个乡里迂鼓!倒是我去取瑟来,尤叔鼓一调瑟罢,还稀罕点儿。”黄龙子说:“也罢,也罢。就是我鼓瑟,你鼓琴罢,搬来搬去,也很费事,不如竟到你洞房里去弹罢。好在山家女儿,比不得衙门里小姐,房屋是不准人到的。”说罢,便走下炕来,穿了鞋子,持了烛,对子平挥手说:“请里面去坐。玙姑引路。”

诗句

老残游记 · 第九回 ·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译文

子平(作者的自称)问道:“听这声音,离这里还很远,为什么窗纸会震动,屋尘也落下呢?”黄龙说:“这就是所谓的虎威。因为四面都是山,所以气常聚,一声虎啸,四山皆应。在虎左右二三十里,都是这样。当虎到了平原,就失去了这种威严。所以古人说:‘龙若离水,虎若离山,便要受人轻视的。’例如朝廷里的官员,无论因为什么困难、受到什么委屈,回到家里对着老婆孩子发泄一下,在外边是绝对不敢发出半点硬话,这也是不敢离开那个官位。这与老虎不敢去山,龙不敢失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子平连连点头,说:“对,是的。但是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山里的虎就有这么大的威严呢?这是什么原因?”黄龙子道:“你读过《千字文》吗?这本书里面提到‘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虚堂就是一个小小的山谷,而山谷就是一个大大的虚空。你在门外放一个大爆竹,声音要响好半天。所以山里的雷声比平原的响了好几倍,也是这个道理。”说完,他转过头来,对女子说:“玙姑,我好久没听到你弹琴了,今天难得有贵客在此,何不弹奏一曲,我也听一听。”玙姑说:“龙叔,您这是何苦来哉!我的琴弹得怎么样,惹人笑话!申公在省城里,弹得好的多了,何必听我们这些乡里的迂鼓呢!倒不如我去取瑟来,尤叔鼓一调瑟吧,还好些。”黄龙子说:“好吧,好吧。我就鼓瑟,你就鼓琴罢。搬过来搬过去很麻烦,不如直接到你房里去弹吧。好在山中女子与衙门小姐不同,不能随便进入别人的屋子。”说完,他便走下炕,穿上鞋子,拿着烛火,对子平挥手说:“请里面去坐。玙姑引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内心活动。黄龙子的言辞充满了哲理,解释了“虎威”的概念以及它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同时,通过玙姑的反应和回答,揭示了她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态度。整个场景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