玙姑到得洞里,将烛台吹息,放在窗户台上。方才坐下,只听外面“唔唔”价七八声,接连又许多声,窗纸却不震动。子平说道:“这山里怎样这么多的虎?”玙姑笑道:“乡里人进城,样样不识得,被人家笑话;你城里人下乡,却也是样样不识得,恐怕也有人笑你。”子平道:“你听,外面‘唔唔’价叫的,不是虎吗?”玙姑说:“这是狼嗥,虎那有这么多呢?虎的声音长,狼的声音短,所以虎名为‘啸’,狼名为‘嗥’。古人下字眼都是有斟酌的。”

黄龙子移了两张小长几,摘下一张琴,一张瑟来。玙姑也移了三张凳子,让子平坐了一张。彼此调了一调弦,同黄龙各坐了一张凳子。弦己调好,玙姑与黄龙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一段以后,散泛相错,其声清脆,两段以后,吟揉渐多。那瑟之勾挑,夹缝中与琴之绰注相应,粗听若弹琴鼓瑟,各自为调,细听则如珠鸟一双,此唱彼和,问来答往。四五段以后,吟揉渐少,杂以批拂、苍苍凉凉,磊磊落落,下指甚重,声韵繁兴。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诗句

老残游记 · 第十回 ·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译文

《老残游记》第十回中,描绘了玙姑进入洞穴后的所见所闻。玙姑在点燃烛台后,坐在窗户台上,外面传来了“唔唔”声七八声,紧接着又是连绵不断的叫声,但窗纸却没有因此震动。子平询问玙姑外面的声响是否是虎叫,玙姑笑着回答说是狼嗥,而不是虎叫。她还解释了为何狼的叫声称为“嗥”,而虎的叫声称为“啸”。她认为古人命名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随后,黄龙子移走了两张小长几,并摘下了一张琴和一张瑟来。玙姑也移动了三张凳子,让子平坐了下来。他们调了弦,彼此坐下,开始弹奏。起初是轻挑漫剔,声音悠扬柔和;接着是散泛相错,声音清脆;之后是吟揉渐多,两段以后,吟揉渐少,杂以批拂、苍苍凉凉,磊磊落落;最后下指甚重,声韵繁兴。演奏过程中,音乐越来越清丽,越转越逸。

注释

  1.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这里用“骊龙”比喻玙姑的眼睛像珍珠一样明亮,而“双珠”则形容她的两颗眼珠像明珠一样璀璨。同时,“光照琴瑟”暗示了她的美丽足以照亮整个房间,同时也象征着她的智慧与才华。

  2. 蛮牛一角声叶箜篌:“蛮牛”指的是犀牛,“一角”则形象地描述了犀牛角的形状。这里用“声叶箜篌”来形容音乐声如同叶子落在箜篌上一样悦耳动听,同时也暗示了音乐的和谐与美妙。

  3. 子平到得洞里:这里的“子平”指的是黄龙子的别称,他来到了山洞之中。

  4. 窗纸上不震动:尽管外面传来了声音,但是窗纸并未因此而产生震动,显示出山洞内的宁静与平和。

  5. 狼嗥虎啸:“嗥”和“啸”都是形容动物叫声的词语,这里分别用来形容狼声和虎声。

  6. 古人下字眼都是有斟酌的:这句话表达了古人在命名时非常谨慎的态度,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名字的准确性和意义深远。

  7. 那山里怎样这么多的虎?:这是玙姑对外面传来的“唔唔”声的疑问,表示她对这些动物的声音感到好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