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贾家呢,第二个儿子今年二十四岁,在家读书。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的,笔下也还文从字顺,贾老儿既把个大儿子死了,这二儿子便成了个宝贝,恐怕他劳神,书也不教他念了。他那女儿今年十九岁,像貌长的如花似玉,又加之人又能干,家里大小事情,都是他做主。因此本村人替他起了个浑名,叫做‘贾探春’。老二娶的也是本材一个读书人家的女儿,性格极其温柔,轻易不肯开口,所以人越发看他老实没用,起他个浑名叫‘二呆子’。
“这贾探春长到一十九岁,为何还没有婆家呢?只因为他才貌双全,乡庄户下,那有那么俊俏男子来配他呢?只有邻村一个吴二浪子,人却生得惆傥不群,像貌也俊,言谈也巧,家道也丰富,好骑马射箭。同这贾家本是个老亲,一向往来,彼此女眷都是不回避的,只有这吴二浪子曾经托人来求亲。贾老儿暗想,这个亲事倒还做得;只是听得人说,这吴二浪子,乡下已经偷上了好几个女人,又好赌,又时常好跑到省城里去顽耍,动不动一两个月的不回来。心里算计,这家人家,虽算乡下的首富,终久家私要保不住,因此就没有应许。以后却是再要找个人材家道相平的,总找不着,所以把这亲事就此搁下了。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 ·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
这首诗是《老残游记》中的第十五回。诗中描述的是贾家第二个儿子贾探春和邻村吴二浪子之间的婚事。贾家第二个儿子今年二十四岁,家中读书。他长得很清秀,文才出众,但因父亲已故,无人教书,只得自学。他的姐姐贾探春十九岁,相貌美丽,能干,家里大小事务都由她处理。因此,村里人都叫她“贾探春”。而吴二浪子则是邻村的,长得英俊潇洒,家财丰厚,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和贾家是老亲,经常往来。但听说他已有多个情妇,又好赌又爱去省城玩乐,所以父母担心他家业会败落,便没有应允这门亲事。后来虽然找了个人品家道相当的人,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这门亲事就被搁置了。
【注释】
- 这贾家呢,第二个儿子今年二十四岁,在家读书。:这里描述了贾家第二个孩子(贾探春)的年龄和情况,他在家读书,说明他还未成年。
- 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的,笔下也还文从字顺:这里的“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的”是对贾探春外貌的描述,“笔下也还文从字顺”则表示他的学识和文笔都很好。
- 贾老儿既把个大儿子死了,这二儿子便成了个宝贝,恐怕他劳神:这句话表达了对贾家的担忧,因为大儿子已经去世,所以对二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 他那女儿今年十九岁,像貌长的如花似玉,又加之人又能干:这里提到了贾探春的女儿的年龄和外貌特征,以及她的工作能力和才能。
- 家里大小事情,都是他做主:这句话说明了贾探春在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她负责处理家庭的大小事务。
- 因此本村人替他起了个浑名,叫做‘贾探春’:这里指的是贾探春的外号是“贾探春”,这个称呼反映了周围人对她的看法和评价。
- 老二娶的也是本材一个读书人家的女儿,性格极其温柔:这里的“本材”可能是指家境好、有教养的意思。这句话描述了贾探春的婚姻情况,她是与一位家境好的读书人结婚的。
- 性格极其温柔,轻易不肯开口,所以人越发看他老实没用,起他个浑名叫‘二呆子’:这里描述了贾探春的性格特点,她性格温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使得别人更加认为她是个“二呆子”(即笨拙或无能的人)。
- 这贾探春长到一十九岁,为何还没有婆家呢?只因为他才貌双全,乡庄户下,那有那么俊俏男子来配他呢?只有邻村一个吴二浪子,人却生得惆傥不群,像貌也俊,言谈也巧,家道也丰富,好骑马射箭:这里讲述了贾探春尚未出嫁的原因。她之所以未婚,是因为她不仅才貌双全,而且乡里的人都认为她是理想的妻子。唯一符合条件并与她相配的人选就是邻村的吴二浪子,他不仅外表英俊,而且才华横溢,家财丰盈,擅长骑马射箭。
- 同这贾家本是个老亲,一向往来,彼此女眷都是不回避的:这句话说明了贾家和吴家之间的关系,两家是亲戚关系,并且经常往来。
- 只有这吴二浪子曾经托人来求亲:这句话表明了吴二浪子曾试图通过媒人向贾家求婚,但未能成功。
- 贾老儿暗想,这个亲事倒还做得;只是听得人说,这吴二浪子,乡下已经偷上了好几个女人,又好赌,又时常好跑到省城里去顽耍,动不动一两个月的不回来:这里反映了贾家人对这次婚姻的看法。他们认为虽然可以满足一些条件,但是考虑到吴二浪子的品行和习惯,他们并不完全同意这门婚事。
- 心里算计,这家人家,虽算乡下的首富,终久家私要保不住:这句话体现了贾家人对吴二浪子人品的担忧。尽管他们家财万贯,但如果吴二浪子不能改掉坏习惯,他们的财产可能会受到损失。
- 因此就没有应许:这句话总结了整个故事的结局,由于种种考虑,贾家人最终没有答应这门婚事。
- 以后却是再要找个人材家道相平的,总找不着:这里表达了贾家人在之后寻找合适人选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一直在尝试找到与吴二浪子相匹配的人,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贾探春和吴二浪子的婚事展开,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贾探春的温婉贤淑与吴二浪子的风流倜傥形成鲜明对比,而贾家人在选择配偶时考虑的因素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家族利益的重要性。此外,诗中也揭示了主人公们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生动地勾画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