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与黄人瑞正在东墙看人救火,只见外面一片灯笼火把,县官已到,带领人夫手执挠钩长杆等件,前来救人。进得门来,见火势已衰,一面用挠钩将房扯倒,一面饬人取黄河浅处薄冰抛入火里,以压火势,那火也就渐渐的熄了。
县官见黄人瑞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说道:“老宪台受惊不小!”人瑞道:“也还不怎样,但是我们补翁烧得苦点。”因向县官道:“子翁,我介绍你会个人。此人姓铁,号补残,与你颇有关系,那个案子上要倚赖他才好办。”县官道:“嗳呀呀!铁补翁在此地吗?快请过来相会。”人瑞即招手大呼道:“老残,请这边来!”
老残本与人瑞坐在一条凳上,因见县宫来,踱过人丛里,借看火为回避。今闻招呼,遂走过来,与县官作了个揖,彼此道些景慕的话头。县官有马扎子,老残与人瑞仍坐长凳子上。原来这齐河县姓王,号子谨,也是江南人,与老残同乡。虽是个进士出身,倒不糊涂。
诗句:
-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
译文:
- 火势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逼迫着那两位年轻的女子。
- 无情的刑罚没有限度地逼迫着寡妇。
注释:
- “烈焰”:形容火势猛烈,如同雷霆般的响声。
- “二翠”:可能指的是两名年轻美貌的女子。
- “孤孀”:寡妇是指失去丈夫的女性或丧夫之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残和黄人瑞在观看救火的场景时,发现县官带着手执挠钩等工具来到现场,并使用黄河薄冰来压火的情景,体现了火灾现场的紧急和危险。而“烈焰有声惊二翠”则形象地描绘出火势之大,足以让在场的人感到震惊。同时,“严刑无度逼孤孀”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寡妇的特殊对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的残酷压迫。整首诗通过对火灾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紧张氛围和对弱势群体的残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