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饭已摆好。王子谨道:“请用饭罢。”白公道:“黄人瑞不也在这里么?为甚不请过来?”子谨道:“已请去了。”话言未了,人瑞已到,作了一遍揖。子谨提了酒壶,正在为难。白公道:“自然补公首坐。”老残道:“我断不能占。”让了一回,仍是老残坐了首座,白公二座。吃了一回酒,行了一回令,白公又把虽然差了许亮去,是个面子,务请老残辛苦一趟的话,再三敦嘱。子谨、人瑞又从旁怂恿,老残只好答应。
白公又说:“现有魏家的一千银子,你先取去应用。如其不足,子谨兄可代为筹画,不必惜费,总要破案为第一要义。”老残道:“银子可以不必,我省城里四百银子已经取来,正要还子谨兄呢,不如先垫着用。如果案子查得出呢,再向老庄付还;如查不出,我自远走高飞,不在此地献丑了。”白公道:“那也使得。只是要用便来取,切不可顾小节误大事为要。”老残答应:“是了。”霎时饭罢,白公立即过河,回省销差。次日,黄人瑞、刚弼也俱回省去了。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诗句
老残游记 · 第十八回 ·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 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译文
老残和子谨在谈话。王子瑾邀请他们吃饭,白公道:“黄人瑞也在这里,为什么他不来?”王子瑾回答说他已经请了。话音未落,人瑞就到了。王子瑾拿出酒壶,正为难的时候,白公道说让老残坐首位,老残坚决不让。最后还是让老残坐首位,白公坐第二座。饭后,大家行了一次酒令,白公又提到虽然许亮已经去调查,但他是面子上的事,一定要让老残亲自辛苦一趟。王子瑾和人瑞又在旁边劝说,最终老残只好答应。
白公又说:“现在有魏家的一千两银子,你先取去使用。如果不够,子瑾兄可以帮忙筹划,不必吝啬,关键是破案最重要。”老残说:“银子可以不用,我已经从城里带来了四百两银子,正好用来垫付。如果能查清楚案子,就还给子瑾兄;如果查不清楚,那我就远走高飞,不再在这里出丑。”白公道:“那也是可以的。只是你随时要用就取出来,千万不要因为小节耽误大事。”老残答应了。饭毕,白公立即过河回省销差。第二天,黄人瑞和刚弼也都回了省城。不知道后事如何,让我们期待下一回分解。
注释
- 老残:本篇故事的主角,一位经历丰富、见识广博的旅行家。
- 王子瑾:小说中的人物名,与老残同行的伙伴之一。
- 白公:指小说的作者或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公正无私、富有正义感的角色。
- 魏家的一千银子:指由魏家提供的一千元银两,用于解决某个案件的资金问题。
- 许亮:小说中的角色,负责去调查案件的人。
- 子谨:小说中的另一个角色,与老残同行。
- 黄人瑞:另一个角色,与许亮一同前往调查案件。
- 刚弼:第三个角色,同样参与案件的调查。
- 破案为第一要义:强调案件调查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真相。
赏析
《老残游记》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对多个社会阶层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白太守谈笑释奇冤》一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的官员白公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官司,同时也展现了老残作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和行动者的形象。
白公的角色塑造突出了一个理想的官员形象,他不仅具备公正无私的品质,还具备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解决问题的智慧。他的每一次决策都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人民的关爱。而老残则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人物,他不畏艰难,勇于实践自己的想法。两人的性格互补,共同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这一章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如官场的腐败、民众的疾苦等,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批判。同时,这一章节也表现了作者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个人行为与社会影响的深刻认识。
《老残游记》通过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生动的情节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世界,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