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炉向晚灰余烬。
鸾镜依徊千万恨。
心如冬日别逾温,泪似秋霖霏不尽。
今宵有梦须难稳。
不耐愁眠禁闷损。
一冬长自盼春来,只恐人殊花有信。
【注释】
(1)薰炉:用香料熏燃的灯台。向晚:傍晚。灰余烬:余烬,指残烟。
(2)鸾镜:即鸾凤镜,传说中的神鸟,传说中鸾鸟所照之物皆会显影。依徊:徘徊。千万恨:形容怨恨深重。
(3)心如冬日别逾温:比喻心情像冬天一样寒冷,而离别之情却更甚于冬天的寒冷。逾温,超过温度。
(4)泪似秋霖霏不尽:比喻眼泪像秋天的雨一样绵绵不绝。霏,形容雨丝纷纷落下的样子。
(5)今宵有梦须难稳:今夜如果能够做梦,那么梦中的情景就会很难稳定下来,因为现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6)不耐愁眠禁闷损:形容失眠和烦恼使人感到难受。禁,同“禁”。
(7)一冬长自盼春来:一整年都在盼望春天的到来。一冬,一年。长,长久,一直。
(8)只恐人殊花有信:恐怕人已不同,而花儿却依然保持它那熟悉的模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相思之情的小令,以拟写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起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和期盼。全词通过刻画女子的相思之苦、夜不能寐、盼春之切等心理活动来表现其内心的痛苦与煎熬。
首句写女子夜晚焚香,炉中余烬袅袅升起,烘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接着写她对着镜子梳妆,面对镜中的自己,无限感慨。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女子独坐室内,面对着镜子,黯然伤神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孤独凄清的意境。
词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女子的心情比作冬天,把泪水比作秋雨,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心中的悲凉和绝望。这里的“冬”,既指自然界的冬季,也暗指女子心中的寂寞和凄凉;这里的“秋”,则是指女子的泪水,绵绵不断,如同秋天的雨水一般,无法停歇。这两个季节在词人笔下,都成了女子内心情感的象征,更加突出了她心中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主要写了女子的失眠和忧虑。词人通过“今宵有梦须难稳”一句,表达了女子对于梦境的渴望,但却又担忧梦境中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她无法安心入睡,只能辗转反侧,无法安宁。而“不耐愁眠禁闷损”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失眠对她身心的影响,使她更加痛苦不堪。
词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女子对于春天的期盼。她希望在这个漫长的冬天里,能够迎来春天的到来。但词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她的期盼之情,而是通过“只恐人殊花有信”这样的设问句,巧妙地表达了她对于变化无常的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期待虽然充满了希望,却也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反映了女子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成功地表达了她在孤独、相思、失眠和等待中的痛苦与煎熬。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咏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