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线穿烟,榆钱撒地,春心欲向谁诉。
高楼凝望久,念花近孤吟臣甫。
和愁凭处。
怕压损阑干,抛将愁去。
愁如故。
夕阳西落,大江东注。
尺素。
休怪生疏。
有片时千里,梦云飞度。
絮谈身世事,问燕姞徵兰曾否。
无端惊寤。
又望帝鹃啼,尧年鹤语春申浦。
隔朝明月,照人凄楚。

翠楼吟

怀花近楼主柳线穿烟,榆钱撒地,春心欲向谁诉。高楼凝望久,念花近孤吟臣甫。和愁凭处。怕压损阑干,抛将愁去。愁如故。夕阳西落,大江东注。尺素。休怪生疏。有片时千里,梦云飞度。絮谈身世事,问燕姞徵兰曾否。无端惊寤。又望帝鹃啼,尧年鹤语春申浦。隔朝明月,照人凄楚。

译文:
杨柳的枝条穿过了烟雾,榆钱散落在地面上,春天的心情想要向谁倾诉呢?
站在高楼上凝望着远方很久,思念着《花近》中的孤独吟诵臣甫。
担心栏杆被忧愁压坏,忧愁就会飘走。
忧愁依然如旧。
夕阳西下,大江向东流去。
寄去一封信。不要怪我生疏了。
有时千里之外,梦境中云可以飞渡。
絮絮叨叨地说起自己的经历,询问燕姞和兰花是否曾经如此。
没有端庄地惊醒后,又听到帝鹃啼叫,尧年的鹤语在春申浦。
隔日的月光照耀着人们,使人感到凄凉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首句“柳线穿烟,榆钱撒地”开篇即用“穿”和“撒”两个动词生动描绘了春日里柳树的细长枝条与榆树的果实洒落在大地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更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或情感。

第二句“春心欲向谁诉”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感,春天本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但在这里却充满了无奈和惆怅,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

第三句“高楼凝望久”则转入了对高楼的描写,高楼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象征。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内心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和期待。这种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在第四句“念花近孤吟臣甫”中,诗人直接提及了自己的身份——“孤吟臣甫”。这里的“孤吟”既表明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处境,也暗示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关注。而“臣甫”则表明了他的忠诚和担当,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心。

接下来的句子“和愁凭处。怕压损阑干,抛将愁去。”则是诗人在面对忧愁时的无奈和挣扎。他担忧这些忧愁会损坏栏杆,从而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然而,他又不愿意放弃这份愁绪,于是选择将它抛诸脑后。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诗人的内心更加复杂和痛苦。

接下来的诗句“愁如故。夕阳西落,大江东注。”则是诗人对过去愁绪的回忆和感慨。他感叹自己过去的愁绪依旧存在,就像夕阳西落一样无法改变。同时,他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阻挡的,就像大江东流一样无法停留。这种感慨使得诗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

在第五句“尺素。休怪生疏。”中,诗人以书信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担心书信会被生疏,从而无法传达自己的心意。这种担忧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接下来的几句“有片时千里,梦云飞度。”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他希望能够像梦中的云一样,穿越千山万水到达对方的身边,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种期待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渴望和追求。

在最后两句“絮谈身世事,问燕姞徵兰曾否。”中,诗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话题上来。他与朋友一起聊起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询问对方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亲近,也体现了诗人善于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最后的两句“无端惊寤。又望帝鹃啼,尧年鹤语春申浦。”则是诗人在深夜醒来时的思绪。他突然想起了那些令人心痛的经历和往事,不禁心生感慨。同时,他也想起了传说中的帝鹃和尧年的鹤的故事,它们在春天的浦口诉说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这些故事让诗人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感慨。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