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许多往事,摺蛮笺倦写。
对皎皎、一片冰轮,背人铅泪偷泻。
记年少、心情百种,抛来都付传柑夜。
月将圆、狂到收灯,那宵刚罢。
要识狂奴踪迹,除是问、宝钗罗帕。
喜人月、一色相看,盈盈堆满帘罅。
粉墙西、火蛾低旋,软幔左、飞蝉频卸。
也曾招、花朵般人,倚风轻骂。
谁差词客,去作官人,旧情仍乱惹。
况今岁凤城中,烟柳外、添了万盏晶笼,水边斜挂。
狮蛮假面,参军杂爨,绣帷飘得天街满,更夹路、香谜凭人打。
鸾靴兽袄,几群牙帐毬门,弹压紫陌坊瓦。
升平士女,京国楼台,荷九重放假。
嘱阊阖、鸡人漫唱,月总西沈,人忍空孤,舞场歌榭。
缓扶薄醉,御沟斜转,前门小立偏妒煞。
缀犀钉、钿粟缭垣下。
往来月里摩挲,多被春纤,絮伊情话。
丰乐楼 辛酉元夜同蕺山赋
上元许多往事,摺蛮笺倦写。
对皎皎、一片冰轮,背人铅泪偷泻。
记年少、心情百种,抛来都付传柑夜。
月将圆、狂到收灯,那宵刚罢。
要识狂奴踪迹,除是问、宝钗罗帕。
喜人月、一色相看,盈盈堆满帘罅。
粉墙西、火蛾低旋,软幔左、飞蝉频卸。
也曾招、花朵般人,倚风轻骂。
谁差词客,去作官人,旧情仍乱惹。
况今岁凤城中,烟柳外、添了万盏晶笼,水边斜挂。
狮蛮假面,参军杂爨,绣帷飘得天街满,更夹路、香谜凭人打。
鸾靴兽袄,几群牙帐毬门,弹压紫陌坊瓦。
升平士女,京国楼台,荷九重放假。
嘱阊阖、鸡人漫唱,月总西沈,人忍空孤,舞场歌榭。
缓扶薄醉,御沟斜转,前门小立偏妒煞。
缀犀钉、钿粟缭垣下。
往来月里摩挲,多被春纤,絮伊情话。
注释:
- 丰乐楼:指丰乐亭,在杭州西湖之畔。辛酉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辛酉即正月十四日,故称。元夜:元宵之夜。
- 折蛮笺:泛指书信或诗稿。倦写:厌倦书写。
- 皎皎:形容明亮的样子。
- 铅泪:指眼泪,因铅质可染成黑颜色,故称。
- 记年少:回忆年轻时的岁月。百种:多种多样。
- 传柑夜:相传古时有柑橘树,人们采摘后分送给亲朋好友,称之为“传柑”。这里的“传柑”指传递柑橘之意。
- 收灯:收起灯笼,表示夜晚结束。
- 狂到:达到疯狂的地步。
- 旧情:指过去的感情。
- 今岁:今年。凤凰城:传说中的帝王之城,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
- 香谜凭人打:指用香气和谜语来引诱别人猜谜。
- 鸡人:古代负责报晓的人名。
- 玉环:指杨贵妃,传说中她曾乘着七宝莲台在月中游玩。
- 锦瑟:一种乐器。
- 珠箔:用珍珠做成的帘子。
- 牙帐:指帐幕,这里比喻权贵之家。球门:古代球场上的球门。
- 御沟:指流经京城的河流,皇宫附近的地方。
- 阊阖:指宫门。
- 铢衣:指仙女穿的仙衣,这里借指神仙。
- 花梢、雪鬓:形容女子的美貌。
- 金勒:指马络头。
- 玉箫:指乐器。
- 翠袖:指衣袖。
- 红绡:红色的丝绸。
- 银烛:蜡烛。
- 绛蜡:红色蜡烛。
- 彩云归洞府:比喻人离去。
- 玉笙:古代乐器名,这里泛指音乐。
- 霓裳羽衣曲:传说中一种美丽的舞蹈曲。
- 龙鳞甲:用鱼鳞装饰的铠甲。
- 虎皮冠:用虎皮制成的帽子。
- 金缕绣:用金线和丝线刺绣的图案。
- 锦步障:用锦绣做的屏障。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朱弦:指乐器弦线上涂有红色油漆的弦。
- 碧筒:用碧玉制成的筒状物,这里可能是指酒器。
- 玉壶:用玉石制成的壶。
- 清尊:指酒杯。
- 琼浆:美酒。
- 紫陌:指京城道路两旁的花坛或绿地。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元宵节热闹场景的七言律诗。作者以丰乐楼为背景,通过对元宵佳节繁华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的前四句以时间为线索,从上元夜开始,逐步深入到了元宵节的各个细节。上元之夜,作者回忆起年轻时候的心情,那时的心情如同月光般皎洁明亮,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和期待。然而岁月匆匆,转眼间已到了元宵之夜,作者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作者详细描述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灯火辉煌的夜晚,人们在欢笑声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欣赏着烟花绽放的美丽,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感受着节日的喜悦和欢乐。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元宵节的热闹与孤独之间的矛盾。作者在月光下独自欣赏着满天星斗,感受到了孤独和寂寞的情绪。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诗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感。他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人们,不禁感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这种情感的表达使整首诗更加深沉和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