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欤归欤,我亦在陈,胡不归兮。
正伏羲陵畔,縠纹六幅,宛邱城外,柳线千丝。
万种温黁,百般饤饾,窨得愁心早上眉。
浑无计,只沈腰渐减,潘鬓都非。
江南值此年时。
记巷口花骢分外嘶。
更舞衫歌扇,饧箫阵阵,倡条冶叶,裙幄离离。
抛了浓春,陪人远宦,俊侣相嘲甚意儿。
真无赖,拚化为飞絮,绕尽天涯。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沁园春·客陈州使院花朝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归欤归欤,我亦在陈,胡不归兮。
归去来兮,我也身在陈州的使院,为什么不回去呢?”归欤”是古代的一种反问语气,表示作者对现状的不满,想要离开。”我亦在陈,胡不归兮”则是说,我既然已经在陈州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正伏羲陵畔,縠纹六幅,宛邱城外,柳线千丝。
就在伏羲陵的旁边,有六幅縠纹的彩绘;在宛丘城的外面,有千条柳丝。这里的”縠纹”和”柳线”都是形容景物的美丽。”正”字强调了这些美丽景色的存在,而”六幅”和”千丝”则具体描绘了这些美景的规模和数量。
万种温黁,百般饤饾,窨得愁心早上眉。
这两句诗描述了陈州使院的花景。”万种温黁”意味着各种各样的花卉,”百般饤饾”则是形容这些花卉摆放得非常精致和丰富。”窨得愁心早上眉”则是说,这些花景让人心情愉悦,仿佛连忧愁都被这些美景化解了。
浑无计,只沈腰渐减,潘鬓都非。
这里作者用”浑无计”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烦恼。”沈腰”指的是消瘦的腰部,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因为思念家乡而产生的身体变化。”潘鬓都非”则是说,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不再像以前那样浓密了。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焦虑。
江南值此年时。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江南的怀念之情。”江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一个意象,代表着美好的地方。在这里,它可能代表了作者心中的故乡或者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记巷口花骢分外嘶。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回忆中的一幕场景。”巷口花骢”指的是一匹在巷口跑得特别快的马,而”分外嘶”则是形容马奔跑时的嘶鸣声。这两句诗通过马的奔跑声来表达作者内心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更舞衫歌扇,饧箫阵阵,倡条冶叶,裙幄离离。
这几句诗继续描绘了作者回忆中的热闹场景。”舞衫歌扇”指的是跳舞时穿着的舞衣和手持的歌扇,”饧箫阵阵”则是形容吹箫的声音,而”倡条冶叶”则是形容美女们的姿态和服饰。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繁华和喜庆的气氛。
抛了浓春,陪人远宦,俊侣相嘲甚意儿。
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感受。”抛了浓春”是指离开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而”陪人远宦”则是说陪伴着别人去外地做官。”俊侣相嘲甚意儿”则是说在这样的情境下,朋友们相互嘲笑,但这种嘲笑背后也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谊。
真无赖,拚化为飞絮,绕尽天涯。
最后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真无赖”是自嘲的说法,意思是自己真是一个无法改变命运的人。”拚化为飞絮”则是比喻自己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绕尽天涯”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无奈和迷茫。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异地为官时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