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讶悠飏,俄惊飘瞥,明驼皓鹤齐远。
银房压叠,琼涛浩涆,失却天半烟鬟。
玉参差成顷,都酿做、吴江暮寒。
无聊又听,谁家画角,吹入小屏山。
记得潼关前岁发,一行骑阻,万里程悭。
云霾楚栈,风饕汉垒,红毡在混茫间。
又故乡雪满,描难就、倪迂范宽。
来朝定霁,一蓑准拟江上看。

飞雪满群山(又名“扁舟寻旧约”)

宋代蔡伸诗意赏析

  1. 诗的原文
    才讶悠飏,俄惊飘瞥,明驼皓鹤齐远。银房压叠,琼涛浩涆,失却天半烟鬟。玉参差成顷,都酿做、吴江暮寒。无聊又听,谁家画角,吹入小屏山。
    记得潼关前岁发,一行骑阻,万里程悭。云霾楚栈,风饕汉垒,红毡在混茫间。又故乡雪满,描难就、倪迂范宽。来朝定霁,一蓑准拟江上看。

  2. 译文与注释
    才感到天空中的雪花飘荡不定,突然又被一阵急促的风吹散了。那些像明驼和白色的仙鹤一样的雪花,它们一起飞向远方。银色的屋顶层层叠叠地压在一起,就像海浪一样翻滚着。那片被风卷起的雪雾,好像把天际的云朵全部遮住了。雪花在空中飘荡,仿佛是玉片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整个山谷被一层薄暮的寒冷所笼罩。我无聊的时候又会听到画角声,它在小屏风山中吹奏。我还记得去年冬天,潼关前的道路被阻碍着,我的旅程充满了困难和挫折。那时的天空被云层覆盖,大风席卷着大地,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我的故乡此时大雪覆盖,连著名的画家也难以画出那样的场景。等到天晴之后,我就准备穿上蓑衣去江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3.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首句“才讶悠飏,俄惊飘瞥,明驼皓鹤齐远”描绘了雪花飘动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飘逸和自由的感觉。接着,“银房压叠,琼涛浩涆”进一步描绘了雪山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然而,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上,而是转向了内心的感受。

“玉参差成顷,都酿做、吴江暮寒”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他意识到,人生如同这吴江边的暮色,虽然美丽而迷人,但却充满了无尽的艰辛和挑战。因此,他决定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在整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成语,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作者陈维崧当时正在京城临安担任礼部主事。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被认为是宋代文人的代表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京城临安期间,诗人在欣赏飞雪美景的同时,也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舛。

  2.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展开。诗人通过对飞雪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让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飞雪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1.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王士禄曾经评价说:“此调本为《扁舟寻旧约》而作,故结末以归舟为题。”这句话表明了这首诗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个人的情感。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小船,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找到回家的路。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体现在了他的诗词创作中。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语言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誉为宋词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