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朝雨。
怕声繁拍促,凄如结楚。
谁砌满、黄叶中原,恰暗卷归人,渡滹沱去。
万里槎程,曾透过、龙荒小部。
忆下句驱国,慕华楼下,醉呼鹰处。
采风一编竣否。
记斜行小字,惊鸿跳虎。
中间一幅苔笺,是贵主婷婷,摩诃避暑。
不信蛮姬,也解唱、谢庭花絮。
傥书成、釐正阙文,休删夏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要认真分析诗中的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写作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等综合分析,最后指出其运用技巧以及艺术效果。答题模式:首先解释该词的含义;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效果(意境、情感);最后点出其作用和地位(手法、风格)。注意答题要点的积累,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角度等,同时要注意诗句中重点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还要注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理解诗歌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渭城朝雨”的意思是渭城的早晨,细雨纷纷。渭城是秦朝时建都咸阳的古称,后泛指长安附近地区。渭水在长安西北,所以古人称渭城为西京。这里以长安附近的渭城作为送别的地点,暗示送别之地远离京城。
“怕声繁拍促,凄如结楚”的意思是担心那清脆急促的琵琶声使人伤心欲绝,像《楚辞》里那样悲愁。结楚是楚国的一种曲调。
“谁砌满、黄叶中原,恰暗卷归人,渡滹沱去”的意思是是谁用黄叶填满了黄河之滨?正好把归乡的人暗暗地卷起,渡过滹沱河去。这两句是写景,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万里槎程,曾透过、龙荒小部”的意思是万里漂泊如同乘着槎船,曾经穿过龙荒的小部区域,这几句是写景,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忆下句驱国,慕华楼下,醉呼鹰处”的意思是记得当年我挥动着马鞭驱策骏马,也曾到华美高楼之下,醉呼鹰于长空之上。这几句是写自己壮年时豪迈、奔放的生活情趣。
“采风一编竣否”的意思是采集民歌的一卷完成了吗?这几句是写自己的创作成果,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赏识的心情。
“记斜行小字,惊鸿跳虎”的意思是还记得斜行小字,有如惊飞的鸿雁,腾越的猛虎。这两句是对前文的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中间一幅苔笺,是贵主婷婷,摩诃避暑”的意思是中间还有一幅画着苔藓的纸笺,上面是贵主婷婷玉立,在摩诃避暑的地方。这几句是写画的内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不信蛮姬,也解唱、谢庭花絮”的意思是不相信那些蛮族女子,她们也会唱出《谢庭花》这样的歌曲。这几句是写友人才华横溢,能写出如此优美的作品。
“傥书成、釐正阙文,休删夏五”的意思是如果书写完成了,就请替我厘正其中的缺漏之处,请不要删去《五经》中的夏五篇。这几句是说希望友人能把作品写好,不要因自己的原因而删去其中的重要部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作者任徐州知州。当时苏辙正在徐州任职。苏辙与苏轼同为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两人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二人的词风各异,但都富有个性,各具特色。《解连环·寄子瞻兄》是一首怀人词,上片主要叙写对友人的思念,下片主要抒写对友人的劝勉,全词情真意切,婉约动人。
此词开头二句写词人的离愁别绪。首句化用《诗经•小雅•采萦》中“王事靡盬”“我心伤悲”的语意,将离愁别绪融入渭城的朝雨之中。“渭城朝雨浥轻尘”一句,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渭城,感受到临别前的那份哀愁。接下来两句,词人以《楚辞.招魂》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之意,设想送别之人将如何离去。“谁砌满、黄叶中原?”这一句既点明了黄叶遍地的景象,又烘托了词人对友人远去的不舍之情。“恰暗卷归人,渡滹沱去”。这里的“暗”字既形容秋阳斜照、树影斑驳的景色,又烘托出友人即将离去的凄凉景象。“渡滹沱去”,则表明了友人将要远去的目的地,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
过片两句由想象转入现实。“万里槎程”,既是实写词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也是借代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两句则是想象友人在途中的情景:“曾透过、龙荒小部。”这两句既表达了词人在送别之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又展现了词人在送别之际的感慨之情。
下片主要抒写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忆下句驱国”四句,词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豪放不羁的生活情趣。“忆下句驱国”,既表明了词人年轻时的豪迈情怀,又反映了词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慕华楼下,醉呼鹰处”,则进一步展示了词人豪放不羁的生活情趣。“采风一编竣否”四句,则是词人对友人的期望之情。在这里,词人期望友人能将自己的作品整理完毕,并能得到朝廷的赏识。
结尾两句则是对全词的总结与升华。“不信蛮姬,也解唱、谢庭花絮”,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评价,也是对其壮志未酬的无奈感叹。“傥书成、釐正阙文,休删夏五”,则是对友人的鼓励与期许。整首词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友人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