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长荡,见烟鬟雾鬓,红妆无数。
叶暗荷深三万顷,一片嫩凉成雨。
映水逾鲜,倚风欲笑,月又明南浦。
隔江试采,有人一样心苦。
曾在大士台前,文人舌本,幻出花如许。
一自污泥沦谪久,怅望瑶池悬圃。
汉苑飘香,吴宫堕粉,几遍闲箫鼓。
何时华顶,与君携手归去。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后湖长荡所望见的荷塘美景而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清幽淡雅,清新自然。

“念奴娇”一词,本为唐代白居易所作,此处用来作为词牌名,故题中“念奴娇”三字应读作“niángū”,“夏日看荷花作”即为题目。

起首二句描写后湖长荡所见之景:烟鬟雾鬓,红妆无数。烟和雾是水汽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它们在空中凝聚成团,随风飘移,仿佛是女子的发髻和头饰,因此称其为“烟鬟”。而雾也是由水汽凝结成的,故也称为“雾鬓”。这两句以拟人化手法写荷叶上的雨露晶莹剔透,像无数少女的头发,婀娜多姿。“叶暗荷深三万顷”,写荷塘里荷叶繁茂,远远望去有如大海一般,一片嫩绿,使人感到清爽宜人。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后湖长荡夏日观荷图,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荷花的美态。

过片三句写荷花与月色相映。“映水逾鲜,倚风欲笑”意谓荷塘中的荷花倒影在水中更加鲜亮夺目(“逾”通“愈”,更加),而那轻风拂动着荷叶又似在微笑。这几句描写的是荷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最后四句写自己与荷花的情感。“隔江试采,有人一样心苦”。“隔江”指作者所在的后湖。荷花虽美,但生长环境却不好。“有人一样心苦”,意思是说有人采摘荷花时,心中也会感到痛苦。这一句既是对荷花的赞美,又是作者对那些破坏荷花生长环境的人们的谴责。

“曾在大士台前,文人舌本,幻出花如许。”这三句是说:我曾在观音堂前,看到过许多文人用他们的口才创造出如此美丽的诗句。这几句写的是一种艺术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一自污泥沦谪久,怅望瑶池悬圃。”“污泥”指的是污浊的环境。“沦谪”意为沦落。诗人感叹自己长久处在污浊的环境中,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十分思念那高洁美好的环境——瑶池、悬圃。“瑶池”、“悬圃”都是传说中的仙境,传说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以比喻美好的境界。“汉苑飘香,吴宫堕粉,几遍闲箫鼓。”这三句是说:我曾经游览过汉代的皇家园林和吴国宫殿,那里的花草树木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而宫女们也经常穿着华美的衣裳,奏响美妙的乐曲,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只能在梦中回忆。“何时华顶,与君携手归去?”这三句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美好的境界中,与你手拉手一起回家呢?“华顶”,即仙山,这里代指美好的境界。“君”即你。

这首词写景清丽淡雅,抒情含蓄蕴藉,意境幽美空灵,语言流畅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