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
曲项檀槽声不哑,银甲凭伊搯打。
只图慢撚轻笼,谁怜双袖龙钟。
少日红筝北里,年来白发西风。
这首诗是苏轼的《清平乐·其一》。下面是对诗句的逐一释义和赏析:
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
- 夜香烧完后,人们继续交谈直到天明。
- “夜香”可能指的是夜晚点燃的香炉,象征着一种安静而温馨的氛围。
- “桦烛”可能指的是用桦木制成的蜡烛,桦木因其质地坚硬而常用于制作烛台,这里的“通宵”表明了时间的延续,强调了夜间的活动并未因天明而停止。
- “话”表示交谈、谈话。
曲项檀槽声不哑,银甲凭伊搯打。
- 檀木制的琴弦弯曲着,声音清脆悦耳;银质的甲片在琴弦上滑动,发出响亮的声音。
- “曲项”是指琴的颈部弯曲的部分,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琴弦的形状。
- “檀槽”指的是古琴的琴弦,通常以檀木制成。
- “声不哑”意味着音乐听起来清晰而不沉闷。
- “银甲”指代的是古琴的金属弦轴(也称为“银甲”),它们在弦上滑动产生声音。
- “凭伊搯打”中的“伊”字可能是对“它”或“这”的误写,意在强调琴弦的动作与演奏者的动作相结合,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只图慢撚轻笼,谁怜双袖龙钟。
- 只是单纯地弹奏慢速的曲子,轻轻地抚摸琴弦。
- “慢撚”即指慢拨琴弦的动作,这是一种慢节奏的弹拨手法,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
- “轻笼”可能是指轻触琴弦,使音符更加柔和、流畅。
- “谁怜双袖龙钟”中的“龙钟”形容人的老态,这里用来比喻年迈的人弹奏古琴,表达了对老人技艺的赞赏和同情。
少日红筝北里,年来白发西风。
- “少日”指的是过去年轻的时候,“红筝”可能是指红色的筝,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北里(指北方的城市)时,他使用这种筝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 “年来”表示现在,随着岁月的增长,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如秋风吹过西风中。
- 这里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状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变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音乐家在朋友别馆内夜深人静时弹奏古琴的情景。诗中通过“桦烛通宵话”、“曲项檀槽声不哑”等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音乐才能的赞赏。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而是转而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步入晚年,头发如秋风般斑白。这种由美而伤的转换,既显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也反映了人生无常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