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背吹笙下,桥头步屧通。
云鬟雾鬓太玲珑。
只恐五铢衣薄,晓起不禁风。
好梦浑难觅,重游未易逢。
郁金堂北画楼东。
记得楼头,一树碧梧桐。
记得碧梧桐外,两度月如弓。
诗词原文:
鹤背吹笙下,桥头步屧通。
云鬟雾鬓太玲珑。
只恐五铢衣薄,晓起不禁风。
好梦浑难觅,重游未易逢。
郁金堂北画楼东。
记得楼头,一树碧梧桐。
记得碧梧外,两度月如弓。
注释:
- 鹤背吹笙下:形容仙境般的美景,仿佛一只鹤在背上吹奏着笙乐,悠然自得地行走。
- 桥头步屧通:描述了一座桥的两端,桥头的行人步履轻盈,如同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
- 云鬟雾鬓太玲珑:形容女子的发饰精美绝伦,如同云雾缭绕的秀发,令人陶醉。
- 只恐五铢衣薄:“五铢”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象征着贫穷。这里比喻担心穿着轻薄的衣服无法抵御清晨的微风。
- 晓起不禁风:早晨起床时,被微风轻轻吹拂,使人难以抵挡,体现了早晨的清新和舒适。
- 好梦浑难觅:表达了寻找美好梦境的困难和无奈。
- 重游未易逢:意味着想要再次游览已经变得不易,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
- 郁金堂北画楼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郁金堂位于北方,画楼位于东方,周围环境清幽而美丽。
- 记得楼头,一树碧梧桐:回忆中的场景,楼头有一棵翠绿的梧桐树,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 记得碧梧外,两度月如弓:通过比喻,将月亮比作弓,形象地描绘了月色之美以及夜晚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仙气的世界。首句“鹤背吹笙下”便奠定了整个画面的主题——仙境中的美妙景象。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鹤背吹笙”这一典故,既展示了仙境的神秘,又增添了诗意和美感。接下来的内容,诗人通过描绘人物、服饰、自然景色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景物以生动的情感和动态的变化,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