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当头,霜满地。
桥畔疏杨,失却当年翠。
门掩枯桃墙浸水。
不管刘郎,重到珠宫外。
动秋悲,牵客思。
长夜教人,何处寻浓睡。
碧槛朱阑曾并倚。
人去楼空,恁忍伤心泪。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月当头,霜满地
  • 月当头:月亮高挂在天空中,照亮了大地。
  • 霜满地: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
    注释:描绘夜晚的景象,月光明亮,霜冻覆盖大地。
  1. 桥畔疏杨,失却当年翠
  • 桥畔疏杨:桥边的杨柳枝条稀疏,显得有些萧索。
  • 失却当年翠:失去了往日的青翠色彩,显得枯槁。
    注释:通过对比昔日和现状,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1. 门掩枯桃墙浸水
  • 门掩枯桃:门紧闭着,门前的桃花已经枯萎,无人欣赏。
  • 墙浸水:墙壁湿漉漉的,仿佛与河水相连。
    注释:形象描绘了一幅萧条的画面,表达了岁月变迁、人事已非的感觉。
  1. 不管刘郎,重到珠宫外
  • 刘郎: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俊男子,此处代指诗人自己或友人。
  • 珠宫外:皇宫之外的宫殿,常用来比喻繁华世界。
    注释:表示无论外界如何繁华,都已经不再留恋。
  1. 动秋悲,牵客思
  • 动秋悲:秋天的到来使人产生悲伤之情。
  • 牵客思:牵动着客人的思绪,让人怀念过去。
    注释: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感受到的悲凉和对过往的深深思念。
  1. 长夜教人,何处寻浓睡
  • 长夜教人:长夜漫漫,令人难以入眠。
  • 何处寻浓睡:不知道在何处能找到一个安稳的睡眠。
    注释:反映了诗人因孤独和寂寞而失眠的状态。
  1. 碧槛朱阑曾并倚
  • 碧槛朱阑:绿色的栏杆和红色的围栏,常用来形容建筑的华丽。
  • 曾并倚:曾经并肩倚靠在这些栏杆上。
    注释:回忆过去与某人共同欣赏美景的时光。
  1. 人去楼空,恁忍伤心泪
  • 人去楼空:人都已经离开,只剩下空荡荡的楼宇。
  • 恁忍伤心泪:你怎能忍得住伤心流泪。
    注释:表达了诗人看到昔日繁华景象的废墟而产生的悲痛之情。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夜、孤寂、失落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时的伤感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桥畔疏杨”、“门掩枯桃”、“长夜教人”,以及“碧槛朱阑”等,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歌世界。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