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屐嫌疏放。
任些时、残红剩紫,几曾凝望。
廿载可怜青鬓改,江水未胜愁量。
春付与、别人惆怅。
我慕蠹鱼能再死,趁馀香、好伴残编葬。
浑未管,流莺荡。
听歌人在青云上。
只年时、招邀胜侣,尚牵游况。
杜牧扬州人巳换,只有月还无恙。
照惨惨、几家门巷。
尺五桃潭三径草,瓣心香、供汝青绫帐。
添一线,春潮响。
【译文】
蜡屐嫌疏放,任时光荏苒,我像那残红剩紫,从不凝望。二十年来青鬓已改,江上春水却未胜愁量。我慕蠹鱼能再死,趁余香、好伴残编葬。浑未管流莺荡漾,听歌人在青云上。只年时招邀胜侣尚牵游况。杜牧已迁扬州人巳换,只有月还无恙。照惨惨几家门巷,尺五桃潭三径草,瓣心香供汝青绫帐,添一线春潮响。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初,作者由杭州通判调往福建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词中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思念。
起首二句“蜡屐嫌疏放,任些时、残红剩紫,几曾凝望。”描绘了词人漫步在花海中的情景,感叹岁月匆匆,青春易逝。
“廿载可怜青鬓改,江水未胜愁量。”表达了词人感叹时光飞逝,自己已年过半百,而友人的青春却依旧如初。
“春付与、别人惆怅。我慕蠹鱼能再死,趁馀香、好伴残编葬。”“春付与”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无奈和失落,而“蠹鱼能再死”则寓意了词人的坚强和不屈。
“浑未管,流莺荡。听歌人在青云上。”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眷恋,即使身处高楼,也能听到歌声。
“尺五桃潭三径草,瓣心香、供汝青绫帐。”“桃潭三径草”描绘了词人对春天的赞美,而“瓣心香”则寓意了词人的高洁品质。
春潮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憧憬,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和希望。